-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苏州城市形象塑造对策研究-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苏州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早在1994年便提出了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基本目标达成之后,苏州即将开始迈向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的进阶,人的发展始终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所居城市的文化特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他,因此作为城市文化显在表现的城市形象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苏州城市形象文化形象突出,典型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苏州城市形象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细节设计上。
[关键词]:生态文明;苏州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细节塑造
TU984.11+1 A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从接受外来冲击以后开始真正起步,苏州因其交通条件便利,成为了重要的货物集散交易地和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因此在清末民初时,苏州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就相对较高,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现代性特征体现得更为显著。在这样的基础上,早在1994年苏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上便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把苏州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地区”的目标,这也是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环境问题和文化趋同现象的凸现,现代化发展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基本目标后,开始了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
一、生态文明转型的现实困境
生态文明可以看作是现代性发展的深化与进阶,解读生态文明依然需要深刻理解现代性这一核心概念。舍勒认为现代性是对深层次“价值秩序”的位移和重构,因此对现代性的理解不能仅从经济结构方面来把握,也必须通过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6页。]因此,现代性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形态、法律制度、经济结构)和精神气质(体验机构)的结构转变。[ 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第182页。]社会制度层的现代化推进一直是执政部门与各界关注的热点,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一直先行。相对而言,精神气质的结构转变却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从“物质精神文明两手抓”到近期提出的“文化强国”,虽然口号甚多,但是国家财政支出中文化教育所占的比例依然是小部分。笔者认为生态文明真正得以实现还是在于不断提升人的素质,从观念上实现由外转内,“人”从不停的对外索取转化为对内在力量的开发,因此实现生态文明的真正困难还是在于如何有效地转变人的旧有观念,正如罗马俱乐部博特金等人在《学无止境》的报告中曾指出的,面临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应当看到“人类依然拥有没有束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动员来帮助人类摆脱他的困境”。
个体的人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与周围环境不停地交换着能量和信息,因此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所居城市的文化特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他,利希滕伯尔认为“人的素质都相同,只是环境产生差异而已”,沙利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们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对于在经济建设和制度完善方面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苏州来说,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解决生态文明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显在表现
从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到W﹒M﹒惠勒(W﹒M﹒Wheeler)的一系列学者都认为:“社会是一种‘积累的活动’,而城市正是这一活动过程中的基本器官。”城市业已存在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幻化为一个最终的“城市形象”。广义的城市形象包含三个系统: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和城市视觉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形象系统影响发展而来;狭义的城市形象设计则是指从文化与形象的意义上,对城市的“总体设计艺术”进行思考。[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第8-9页。] 形而上的思想最终还是会通过形而下的物质载体得以体现,当城市的共同记忆、精神气质融入到了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不仅仅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对城市居民起到了“境教”的作用。
俗语有云:“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能够对人起到真正教化作用的,正是始终包围着人们的城市形象。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结构具有整体性概念、转换性概念和自我调节性概念,以此而论,城市形象的整体结构与城市社会的发展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形象结构具有社会系统工程性和结构特征,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有生命力的结构体。在这个结构体中,人的理念、行为——姿态、视觉——感知等都被纳入其中,随着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三视图》公开课精美课件.pptx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企业信息管理(本)》期末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 .pptx
- 《新能源汽车试验学》课件 第1--3章 绪论、 试验评价概述、 动力性试验.pptx
- 猪场母猪人工输精考核考试试卷.docx
- 招标代理年度工作总结范文6篇.docx VIP
- CRH380A动车组转向架部件设计与优化 .doc
-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基于comsol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成型过程多场耦合仿真.pdf
- T∕CECS 907-2021 轻质隔墙板技术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