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管理 .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应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我救治方法 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携带糖尿病治疗卡片 * * 心脏病和中风 —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饮食 体重超重 运动过少 * * 心脏病和中风 —自我预防 定期做检查 良好控制糖尿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 避免高脂饮食 积极培养运动锻炼习惯 控制体重 戒烟、酒 * 眼部监护 定期测定血糖 控制血压 不吸烟 检查视力 * * 牙齿护理: 用软牙刷刷牙 饭后要刷牙 按摩牙床 在进行牙齿治疗前,应告诉医生患有糖尿病,因有可能需用抗生素 糖尿病合并口腔牙周感染时,要及早接受严格抗生素治疗,否则容易影响牙齿功能,甚至会引起感染扩散及败血症 *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湿润 局部皮肤的干燥 (足趾间、腋窝、腹股沟) 避免阳光暴晒 及时治疗皮肤疾病 *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是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中常被忽视的一环。 * 得了糖尿病不要愤怒,恐惧和失落,应该充满自信。 * 要相信:糖尿病人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 想了解更多信息可登陆糖尿病信息网。了解疾病才能战胜疾病。 *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饮食控制 运动调节 糖尿病病情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 饮食控制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 平衡膳食 食物要多样化 多饮水,少喝酒 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 油脂类25克(0.5两) 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 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 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 鱼虾类50克(1两) 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 蔬菜类400-500克(8两至1斤) 水果类100-200克(2两至4两) 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营养学会 * * 饮食控制 —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 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平衡,此消彼长,灵活调节 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 注意节食,避免暴饮暴食,干扰正常的饮食控制 节制饮酒 可适当增加降糖药剂量,但需向有经验的医生咨询 饮食控制 —外出就餐或赴宴注意事项 * * 运动调节 运动的好处: 增强心、肺功能 降脂、降压、降糖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提高运动积极性 * * 运动调节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最常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 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 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 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 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 * 运动调节 —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 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安排在较为方便的时候 结伴运动 * * 运动调节 —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 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 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若要从事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应采取下列措施以防低血糖发生 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药物剂量 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 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测一次毛细血管血糖 较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 * 运动调节 —应禁止运动的情况 血糖>166.7mmol/L 空腹血糖低于80mg/dl,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 尿中有酮体 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 右心悸,气促,恶心,眩晕 身体突然发生的急剧疼痛 视物模糊 * 运动调节 —出差,旅游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各种意外事故 尽量定时、定量就餐,按时、按量用药 及时足量饮水 要熟悉应付意外及自救的方法 * *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糖尿病病情监测 意义 内容 时间 血糖、血红蛋白、尿糖及酮体监测 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 影响病情控制的因素 天气变化:骤然的变冷、风吹、雨林 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等 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 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 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 忘记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 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部位吸收不好 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 外伤,手术 妇女妊娠或月经期 频繁发生低血糖后 * * 糖尿病监测的意义 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 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 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 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 * * 糖尿病监测的内容 症状监测:症状、体征 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肌电图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l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医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