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们好 稼轩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背景探寻 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轩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时稼轩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疏通词意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作者通过描写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清澈的江水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秋色无边的壮阔景象。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比喻:“玉簪螺髻”是把山比作玉作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 拟人:“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 2、江山如此美丽,但国家已成南北分裂之势,赏心悦目之美景反而引起作者对自己无法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愤恨之情。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请结合这一句中的动词“看、拍、会”,分析作者的情感。 1、 “看”吴钩,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但如今却只能看着让这些武器被闲置,内心的苦闷、悲愤无以宣泄,只能借“拍”栏杆来发泄。 2、“拍”字表现出作者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处施展的愤恨和无奈。 3、“无人会”中“会”字表现出作者的心情无人理解的孤愤之情。 鲈鱼堪脍 《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小故事 求田问舍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见陈登,陈登久不与语,使许卧下床,而自卧大床。许汜诉于刘备。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陈登)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小故事 桓公叹柳 《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小故事 4.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效果。 下阙主要用了用典的手法 1、“鲈鱼堪脍”是说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作者反用典故,借此来表明国难当头,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置国事不顾而弃官回乡的责任感。 2、“求田问舍”是说许汜一心购置田舍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作者用此来表达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之意。 3、“树犹如此”是说桓温再见自己十年前所手植之树,而感叹时光易逝来表达自己面对年华流逝却仍壮志未酬的苦闷。 词人三典连用,表明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时刻以收复失 地实现国家统一为己任,但无奈流年易逝,作者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壮志难酬。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背景探寻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48岁的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