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街古貌,天然博物馆 * * * * * * * * * * * * * * 老街、小巷、宅院(上) 目录 藏龙卧虎地 古街古貌,天然博物馆 了解历史名人选择镇江的定居的文化渊源 领略镇江古街、小巷、民居的独特风情 课程目标 藏龙卧虎地 藏龙卧虎地 一首词引发一场战争,在中外战争史上也不多见。当然,这是一种传说。但是,继柳永后,宋神宗时期,宋朝几位大学士不约而同地到镇江定居,却是事实。 第一位是集贤院大学士刁景纯,归隐后在自家(现东门丁家巷一带)南岗重修后园,起名藏春坞,引来了当时的名流、名公巨卿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并留下了许多咏藏春坞的诗篇。 刁景纯自题诗日: 城南已葺藏春坞,溪侧方营逸老堂; 岭上万松山经合,江中千稻一丘黄。 刁死后葬在白兔山(即辛丰横山凹三茅宫处)。 藏龙卧虎地 藏龙卧虎地 第三个是大画家、大书法家、米派画法创始人米芾。他世居太原,迁襄阳,最后定居镇江四十年,死后葬在镇江南郊。他在镇江有三所住宅。米芾初到京口时,爱北固山的壮丽景色,遂以自己非常珍爱的一座盆景式的小石山与苏仲恭换取了北固山的园亭,建成住宅,名日海岳庵,自题“天开海岳”四字于其上,庵壁上有他的自画像。后来,北固山失火,甘露寺被焚,卫公塔和海岳庵幸存。米芾作诗云: “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不久,米芾又移至千秋桥居宅内。他把海岳庵的宝晋斋移到千秋桥,专聚书法名画碑帖,在此完成了《宝晋山林集》。后来,他又到鹤林寺居住。苏东坡称他“狡兔三窟”。 藏龙卧虎地 藏龙卧虎地 东汉末期,天下大乱,河东隐士焦光,隐居焦山岩洞。汉献帝曾下三次诏书相请,均被拒绝,隐在山中研究医术。宋真宗生病,夜梦焦光送药,醒后病愈,封焦光明应公。现焦山已辟为风景区。 汉景帝时咸阳城关茅盈、茅固、茅衷在镇江多处结草为庐,采药为人治病,后定居句曲山,后人将句曲山改为茅山。现为我国道教胜地,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发源地。茅氏三兄弟结庐之处,分别起名为三茅镇(现扬中市中心)、三茅宫小区(现润州区住宅区)、三茅宫(现丹徒区道观)等。 南北朝齐梁时期,大隐陶宏景到茅山修道。梁武帝研究国政大事,常派人进山请教他,称其为“山中宰相”。 藏龙卧虎地 名士、隐士为何看中?可能因为这里是卧虎藏龙之地。六朝时期就有四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生在镇江或在镇江发迹,他们分别是吴大帝孙权、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孙权父孙坚高陵,刘裕父兴陵,齐朝七个皇帝、梁朝三个皇帝一个王子的陵墓都在镇江谏壁及丹阳胡桥、荆林、访仙、司徒及句容石狮等地。明太祖朱元璋,祖籍镇江句容,祖父时到盱眙,父时到凤阳。朱家还有后人住句容朱家巷。朱元璋称茅山为龙脉。天下首富沈万三因擅掘龙脉,使用了句容茅山的石头,在苏州承建街衙工程而被拘置狱中和流放。 藏龙卧虎地 古街古貌,天然博物馆 镇江古街众多,由于城市建设和改造,许多古街古道被拆毁改造,城里(京口区城市部分)大部分建成高层居民建筑楼,城外(润州区城市部分)也加速了改造城区的步伐,但对国家、省、市文保单位都竭力保护,使古街按古貌原样保存好。 市区西部云台山,又名古蒜山,东面靠伯先路(该路有座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的公园),北面靠西津渡、小码头街。西津渡小码头街,宋、元、明、清,民国风貌应有尽有。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英女士参观这条街后,兴致极高地说:“这条古老的街道,说明镇江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灿烂的文化,它记载着历史的变迁。有幸参观浏览这条街道,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漫步。”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