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浙江省委提出“将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 县域行政区划调整,21个乡镇调整为16个 县域中心城市迁址 新要求,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一般镇—中心村,原有体系缺中心村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1、规划背景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上海经济区直接腹地 杭州湾两岸V字型城镇连绵区组成部分之一 杭州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州市市域南部的经济增长极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2、发展条件分析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强化中心 点轴带动 梯次发展 网络结构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3、城镇发展战略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东西两个经济区 西部经济区——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以经济的向心性 为特色 东部经济区—— 以县域副中心市新市 镇为核心,以经济协 作和外向性为特点, 形成商贸、水乡旅 游,外向型工业为主 具有水乡特色胡的经 济区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4、城镇经济区划分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以机械增长为主,自然增长缓慢 2010年总人口达46万,2020年达49万 混合型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主,城镇人口构成多元化 2010年达47%,2020年58%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5、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中心城市,大于10万,两个 二级:副中心,大于5万-10万,一个,新市镇 三级:0.5-5万,4个 四级:小于0.5,9个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6、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5个类型 综合型: 商贸型: 工贸型: 工业型: 旅游型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7、职能结构规划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一主一副双中心 一横四纵五轴线 网络化城镇空间 形态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7、空间结构规划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8、基础设施体系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8、基础设施体系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8、基础设施体系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8、基础设施体系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8、基础设施体系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8、基础设施体系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8、社会设施体系 教育 文化 体育 卫生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1、城镇群发展的功 能体系 核心城市: 广州,发展成区域性的国 际城市; 副核心城市: 深圳、珠海; 次中心城市: 佛山、江门、 惠州、肇庆、 中山、东莞; 地方性城市: 包括县级市、县城、有 实力的镇; 小城镇。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2、三大都市区 中部都市区: 以广州为中心,包括佛 山、南海、三水、顺德、 番禺、花 珠江口东岸都市区: 包括深圳、东莞、惠州、 惠阳、惠东和博罗一部 分,与香港一起共同组 成大都市区的前景已较 明朗。 珠江口西岸都市区: 包括珠海、中山、江门、 新会,与澳门共同组成 大都市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3、四种用地发展模式 都会区: 市镇密集区: 开敞区: 生态敏感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1、规划指导思想 本着“注重协调”的原则, 在尊重苏锡常各方利益的 基础上,以追求区域整体 利益和长远利益最优为准 则,通过跨区域基础设施、 大型骨干工程的建设和对 城乡空问开发与保护的引 导,整合苏锡常都市圈的 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促 进苏锡常经济社会的快速 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城市 化和现代化进程。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2、苏锡常部市圈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苏、锡、常为核心, 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 加强城镇网络化布局; 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 施的共建共享,加强联 系,中小城市的合理集 聚,优化配置,避免重 复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人文环 境的保护与建设。 重点是苏锡常三市之间 的空间发展、城镇布局、 交通网络、区域基础设 施和社会公共设施、旅 游空间组织、生态环境 保护等重大问题的协调, 指导作用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3、规划特色 1、规划重视对苏锡常 宏观背景的研究,特别 是与上海关系的把握和 对苏中、苏北的辐射、 带动,提出围绕上海, 相对独立,互惠互利, 组合苏中,辐射苏北, 联合浙北的设想,拟加 强苏锡常三市对周边地 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加 强苏锡常都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