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总体设计的几点考虑.ppt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总体设计的几点考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 系统总体设计的几点考虑 目 录 一、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设计基点 二、看得清才能控的准 三、轨道安防系统的层、级结构 四、关注侦测,更要关注现场处置 一、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设计基点 ——设计基点是系统应用目标与要求的集合 1、对抗目标与设计基点 1.1、入侵防范与事件防范,是在风险评估基础上,针对不同侵害行为的两种不同的对抗策略。 重点对抗目标:以枪、爆、核、化、燃、颠覆和枢纽破坏与非法控制等手段,进行群体性人身伤害的攻击行为;兼顾反扒窃、斗殴等低危害犯罪行为。 1.2、以对抗目标为设计基点,在不同区域采取适用的技术防范措施。 1)站、车区域——以枪、爆、核、化、燃等,为主要对抗防范对象; 2)控制、通号、动力等枢纽区域——以非法入侵为主要对抗防范对象; 3)高架行车区段——以车辆颠覆为主要对抗防范对象。 车站: 接近区—携带物品检查和现场处置; 通道区—人脸识别、行为监视; 人员聚集区(站厅/站台层)—行为监视、突发事件监测和现场处置。 枢纽区域: 行车调度/通号/供电/安防/工作区间—入侵防范; 高架行车区段: 路轨破坏—入侵防范。 示 例 二、看得清才能控的准 ——关注高清图像技术的应用 标清效果 高清效果 2、高清图像技术的应用恰逢其事 2.1、在人员高度密集、高速流动的场所,高清图像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安全防范系统功能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2.2、图像的有效性评价是监控覆盖密度评价的基础。 A、模拟或标清图像可采用预案目标图像占屏比评价方法; B、高清图像宜采用预案目标图像识别部位像素分布评价方法。 C、在监视区域目标移动面积大、运动速度快的场所采用高清摄像机,要慎重考虑目前高清图像压缩技术普遍存在的丢帧、拖尾、马赛克等,处理速度不足的明显缺陷。 监视区域目标移动面积大、运动速度快 三、在技术规划与项目设计时,是否需 要考虑轨道安防系统的层、级结构? 大流量、高关联的防护环境特征 09年9月,某线地铁前站发生人身意外事件,在5分钟内停止人员进入的情况下,本站滞留人员已达到高度拥挤的危险状态。 3、轨道安防系统的层、级结构要求 针对轨道交通的点位事件对区域影响的特点(人群数量大、危害程度高、关联环节多、波及速度快),要求轨道安防系统在信息传输、联动响应和应急指挥方面,应具有明确的层级间、部门间、单位间并发传输的结构。 以满足多区段、多层级、多警种、多部门,快速有效地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 四、关注侦测更要关注 现场处置 通常配置的现场防爆处置装置 抗爆当量250G 抗爆当量1KG 抗爆当量2KG 计算: = = =0.0175 在轨道建筑设施内配置约束排放型防爆桶的危险: 在约束有效条件下,排爆口释放的爆炸能量(焦耳)和冲击波强度(公斤/秒/米),是非约束条件下任一爆炸方向能量与冲击波强度的57倍。 拍摄于昨天,某起飞机场现场。 拍摄于昨天,某降落机场现场。 昨天,拍摄于某地铁站站厅层检票口外侧。 4、关注侦测更要关注现场处置 有效的攻击对抗策略应当包括:攻击侦测与应对处置两个环节。 现场处置装置的配置设计、开发研究与应用管理,应当成为重要的规划、设计内容。 例1:危爆品的现场处置——防爆球的改进设计与标准化实现针对磁、爆、核、化、燃的现场处置功能。 例2:联动响应中的高音警号与公用频段电磁屏蔽。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