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医案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谷 松 第五讲 明代名医医案选评 汪机医案 薛己医案 孙一奎医案 王肯堂医案 汪机医案 汪机(公元1463-1539年),字省之,明代安徽祁门人,号士朴,乡人尊称为石山居士。 汪机医案 兼取李东垣、朱丹溪两家之长,故成为新安医学派大家之一。 医案来源:《石山医案》 案一 痞病 一人年逾三十,形瘦苍白,病食则胸膈痞闷,汗多,手肘汗出尤多,四肢倦怠或麻,晚食若迟,早来必泄。初取其脉,浮软近快,两关脉乃略大。余曰:脾虚不足也。被曰:己服参术膏,胸膈亦觉痞闷,恐病不宜于参芪耶!余曰:膏则粘稠,难以行散故也,改用汤剂,病或愈乎?今用参、芪各6g 白术4.5g 归身2.4g 枳实、厚朴、甘草各1.5g 麦门冬3g 案一 痞病 煎服一帖,上觉胸痞,下觉矢气。彼疑参芪使然。余曰:非也。若参芪使然,只当胸痞,不当矢气。恐由脾胃过虚,莫当枳朴之耗耶?它除枳朴,加陈皮1.8g。再服一帖,顿觉胸痞宽,矢气除,精神爽恺,脉皆软缓不大,亦不快矣。可见脾胃虚者,枳朴俱散,用为佐使,即有参、芪、归、术为之君,尚不能制。然则医之用药,可不慎裁! 按: 证属脾阳不足的虚病,脉浮软者,阳气不足之象,近快、两关略大,说明患者有气虚之阴火,其病机与东垣所说“热中”相似。前医以甘温补脾之参术膏治之,而痞满未除。汪氏以为药膏粘滞,难以行散,故改用攻补兼施的汤剂,服药后,痞满仍未除,一般会认为参、芪补之不当,而汪氏则从有“矢气”一症中认定是方中有枳、朴,耗气太过所致。其人脾胃过虚,只宜参、芪,终于一剂而取效。其运用参、芪 的经验,竟纯熟如此。 案二 水肿 深塘黄崇贵,年三十余,病水肿,面光如胞,腹大如箕,脚肿如槌,饮食减少。就居士诊之,脉浮缓而濡,两尺尤弱,曰:“此得之酒色,宜补肾水。”家人骇曰:“水势如此,视者不曰通利则曰渗泄,先生乃欲补之,水不益甚耶?”曰:“经云:水极似土,正此病也。水极者本病也,似土看虚象也。今用通利渗泄而治其虚象,则下多亡阴,渗泄耗肾,是愈伤其本病而增土湿之势矣,岂知亢则害、承乃制之旨乎?”遂令空腹服六味地黄丸,再以四物汤加黄柏、木通、厚朴、陈皮、参、术,煎服十余帖,肿遂减半,三十帖痊愈。 按: 汪氏诊治之高明,就在于他从患者脉象得到启示,患者脉来浮濡而缓,两尺尤弱,知病本非脾虚不运,乃因肾阴不足,阴虚水聚。此理后人多不理解,惟方药中先生得其旨趣,治肝硬化腹水提出“阴虚水蓄”之说,与汪氏本案之旨契合。 按: 患者由于贪于酒色,损及肾阴,阴损及阳,不能温化水饮而导致水湿内停,脉现浮濡,肾阴阳俱虚,故两尺俱弱。此时渗利则进一步伤阴,加重其虚;益气而治不及肾,于事无补。故汪氏处方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另用四物汤配伍黄柏、木通及人参、白术、陈皮等益气健脾之品以治其本,肾气充盛则气化功能正常,水液就会通利下行,诸症自然向愈。 薛己医案 薛己(公元1488-1558年),字立斋,明代吴县人。己幼承家学,初为疡医,后以内科驰名。 学术思想 脾肾并重 临床治疗 擅长温补 留下大量的医案,为明代一大临床学家。 对后世的影响: 案一 咳嗽 儒者张克明咳嗽,用二陈、苓、连、枳壳,胸满气喘,清晨吐痰,加苏子、杏仁,口出痰涎,口干作渴。余曰:“清晨吐痰,脾虚不能消化饮食也。胸满气喘,脾虚不能生肺金也。涎沫自出,脾虚不能收摄也。口干作渴,脾虚不能生津也。”遂用六君、炮姜、肉果补脾,更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而愈。 《内科摘要卷上·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按: 肺气壅实亦可见到咳嗽胸满,吐痰口干渴,故前医以顺气化痰方药治之,不能取效的原因,在于对“清晨吐痰”这个关键症状认识不清。大凡脾气亏虚,必然营卫生化不足,清晨睡醒,阳气出表以司运动,相应人体内部阳气反显不足。痰涎不得阳气温运,悉壅塞上泛,故清晨咳吐较重。口干渴,亦非实热证所独见,脾气一虚,不能运化水湿,布散津液,就会口干作渴,水湿反而停聚,化生痰湿,所以口干和吐痰,其症虽异,病理实一,故用六君加减而取效。 按: 案后提出八味丸补火生土的治则,可谓薛氏所独创。 在明以前,补土之母的概念一般认为是补心火。因此,薛氏是在许学士的刍议之后,以大量病案肯定这一治疗原则的医家,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后来解决许多疑难病例很有指导意义。 案二 癥瘕 一妇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近左初如鸡卵,渐的四寸许,经水三月一至,肢体消瘦,齿颊似疮,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此肝脾郁结之证。外贴阿魏膏,午前用补中益气汤,午后用加味归脾汤,两月许,肝火少退,脾土少健,仍予前汤送六味地黄丸,午后又用逍遥散送归脾丸。又月余,日用芦荟丸,以大皂角、青黛、芦荟、朱砂、麝香各3g,另以干虾蟆用皂角等分烧存性,同为末,蒸饼丸如麻子大,每日一服,空腹以逍遥散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