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的灵魂对接——智慧的墨迹.docVIP

浙东唐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的灵魂对接——智慧的墨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东唐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的灵魂对接——智慧的墨迹 中国传统文化《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2010年第4期 浙东唐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的灵魂对接 智慧的墨迹 徐建成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日本茶道为什么推崇禅宗墨为茶席中第一挂物的原因,提出了关于浙东禅 茶文化演化,嬗变与精神实质的一些新观点.文中指出,中日两国文化上存在的落差,恰给实现了浙东唐 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的灵魂对接. 【关键词】浙东唐诗之路;禅宗墨迹;禅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79(2010)04-0118-06 对于禅茶东传之路研究,需要提出几个问题作 为新的学术视角和叙述突破口.一是浙东禅茶文化 影响于日本,还是中国禅茶文化影响于日本?二是 官禅文化影响于日本,还是农禅文化影响于日本? 三是浙东禅茶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是大隐,是中 隐还是小隐?笔者通过潜心研究,发现一些浙东禅 茶文化的隐穗,提出浙东唐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 的灵魂对接问题,请教方家指正. 一 ,唐代浙东:文人雅士访山寻茶 印度传来的佛教,到了隋唐时代,渐渐为中国文 化所包容,融会,形成了有强烈中国特色的佛教,但 其中最有鲜明个性的无疑是禅宗.禅宗是中国封建 社会形态的产物,它的性格,它的嬗变演化,无不受 这种社会形态的制约.禅宗的形成是因为由北魏开 始的北朝,产生了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以游僧的形 式向南移动,由此推动了江淮,东南,岭南等地区的 开发,提倡务农坐禅并重,自给自足,实现了官府寄 生转向山野自给的伟大变革.所以,禅宗的基础是 农禅,至于官禅,则是官府权力斗争的结果,胜利者 通常给失败者的一条出路,并得到官方的扶植,以正 宗自居.于是,官禅与农禅,北宗与南宗的对立局面 由此形成.当时虽有甚多的日本遣唐留学的僧人, 如空海,最澄,圆仁,圆珍等,但他们均以使者的身份 与官方交往,与新兴的积极健康的农禅无缘无分.即 便接触官禅,但当时官禅尚未实现禅教合一,中国佛 教理论尚未根本变化.所以禅宗为日本所接受要等 到四百年后荣西,圆尔,道元等人的时代了. 与此同时,饮茶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乃至在对茶 的品尝中所渐次发展而成的茶文化,在中国六朝时 已成规模,到了唐代已蔚然成风.茶圣陆羽着《茶经》 三卷,先是在相熟知的诗僧,文人墨客等之间得以流 传,后来在一般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唐代 禅宗中有一则叫赵州吃茶去的公案,就说明了唐 代禅院中已有了招待客僧吃茶的规矩.但是唐代的 收稿日期:2010.O1.O2 作者简介:徐建成(1971-),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史研究,主要研 究方向为地方文化. 118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2010年第4期中国传统文化 禅茶文化发祥于农禅,文化精髓发端于南宗.所以, 鉴于前述原因,日本僧空海,最澄等入唐留学的官方 行为虽然将唐代的茶种带回到了日本,但却未能将 唐代的禅茶文化移植到日本. 而此时唐代的禅茶文化又是如何状况呢?浙东 在唐代禅茶文化发展中又处在怎样的地位呢?让我 们借一条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浙东唐诗之路来重 新认识浙东地域的历史文化地位. 位于宁绍平原上的浙东运河,勾勒出了浙东唐 诗之路的干线和支线.干线全长247公里,北起浙江 钱塘江进入浙东运河,到曹娥江折向南入剡溪,然后 经沃洲山,天姥山翻过天台山石梁飞瀑至始丰溪,由 始丰溪至临海.水由地载,山以水分,明州与台州间 有分水岭,分水岭向南流有多条溪河.从新昌向东 行经奉化溪口到宁波,余姚的路线称东支线,支线长 136公里.进入四明山和天台山水系汇注成的甬江 到宁波,与浙东运河合江而出海.沿浙东运河折回 至余姚接上虞一段水路也称支线.历尽沧桑至今, 这条山水走廊却仍然清晰可辨. 唐一代有400多位诗人沿着这条走廊游历栖居于 浙东∞,接近收载于《全唐诗》22o0余位诗人总数的l/5. 而当时浙东面积仅全国的1/750,却有这么多诗人邀游 吟唱,确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这显然存在 着当时社会深层次的原因.浙东唐诗之路并不单是 一 条唐诗铺设起来的路,而是一条承载着禅意和精神 求索的文化之路.我们不妨分析叙述其中的原因. 浙东地区,本是一片神奇的土地,.7000多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开始了原始茶的消饮.生动 感人的舜禹传说,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仙的各种 仙话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地区内盛产三种特别具有 禅意灵性的植物:茶,兰,竹,加之山水秀美的自然景 观,成为了世外桃源的最佳选择,成为了隐逸文化的 发祥地.凡是隐居之处,便是产名茶之地,余姚的大 隐,大岚,奉化的剡溪④,宁海的梁皇山等均是如此. 江南第一古建筑保国寺的前身本是西汉骠骑将军张 意之子张齐芳隐居之宅舍处.书圣王羲之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