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仔细理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国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国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国以主力图楚,但对赵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所以如何对付秦国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继其父为太史令,因替降将李陵辩护,惨遭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愤著述。前93年,完成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3.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2.识通假 (1)肉袒伏斧质(“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2)可予不(“不”同“否”,表疑问语气) (3)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4)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察看) (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 (6)乃设九宾礼于廷(“宾”同“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缪”同“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同“熟”,仔细) (9)请奏盆缻秦王(“缻”同“缶”,瓦器)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解多义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晓古今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6.记特殊 (1)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用“……也”表示判断) ③我为赵将(用“为”表示判断)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用“为”表示判断) 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不带标志的判断句) (2)介宾短语后置 ①拜送书于庭(介宾短语“于庭”修饰动词“拜送”,后置)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介宾短语“于诸侯”修饰动词“闻”,后置)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介宾短语“于君”修饰动词“结”,后置) ④会于西河外渑池(介宾短语,“于西河外渑池”后置)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省略句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会”后省略介词“于”) 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以为”之间省略“之”)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亡”“走”后各省略一个“于”) (4)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用“于”字表被动)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用“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用“见……于”表被动) ④拜为上卿(拜,含被动意味,意为“被授予官职”) ⑤使不辱于诸侯(“于”表被动) (5)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6)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充当“人”的定语,后置)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7.积名句 (1)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目标一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主要内容。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文章的? 提示以时间为序,秦、赵矛盾为主线串联起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直接写秦、赵矛盾,“负荆请罪”间接写秦、赵矛盾,矛盾的起因和化解都围绕国事展开。 2.文中“相如奉璧使秦”的过程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提示四步:献璧、取璧、保璧、归璧。把蔺相如置于最危险、最复杂的政治外交舞台,使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3.课文第7段至“拜相如为上大夫”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呢? 提示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既揭穿秦王骗局,肯定赵的反骗胜利;又暗示秦王恼怒,导致对赵军事行动,过渡到下文。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折射1讲义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4节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折射2讲义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2节全反射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4波的衍射和干涉6惠更斯原理与波的反射和折射素材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6惠更斯原理解释反射折射定律素材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12.4波的衍射和干涉讲义新人教版选修.ppt
-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讲义新人教版.ppt
-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6惠更斯原理在雷达中的应用素材新人教版选修.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