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至刚墓与《李氏宗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至刚墓与《李氏宗谱》 《郑和研究》2006年第4期(总第64期)一65一 李至刚墓与李氏宗谱 刘文庆郑自海 郑和在首次下西洋前夕,请礼部尚书李 至刚为其父马哈只撰写了墓碑碑文,至今该 碑仍完好地保存在郑和故乡云南晋宁明太 宗实录》卷七十八还记载了永乐九年六月 戊午,上以官军从郑和自番国还者远涉难苦, 且有劳效,遣内官赵惟善,礼部郎中李至刚 宴劳于太仓.同时还记载了当年十月辛丑, 命浙江临山,观海,宁海,宁波,昌国等卫 造海船四十艘.这些资料表明浙江宁海等地 与郑和远航的关系密切. 2005年12月1日在宁海集邮协会潘国 贤的帮助下,宁海县文物办徐培良主任派专 人专车将笔者与潘先生送到宁海县桃源街道 李和洋村,拜访了李至刚后裔2O世孙李仁林 先生(原名李可平).李先生首先向我们讲述 李至刚家谱的保存经过.家谱共有三套:老 谱系明嘉靖已丑年(1565年)仲冬之月吉旦 修成,南京工部尚书王钫撰,宁海缢泉罗纶 谨书.为了防止破损.清光绪年间族人又请 潘天寿父亲抄录第二套家谱.抗战期间一场 大火将老宅烧毁,李仁林父亲从大火中抢救 出这两套家谱.文革期间,父子俩人几经密 藏才躲过浩劫.前不久为了方便族人观看家 谱又抄写一套.因为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又兼是李至刚身前好友郑和后裔与郑和研究 会成员的特殊身份,李先生破例将三套家谱 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家谱木箱上书《李氏宗 谱》,落款公元2005年仲春.翻开木盒,奇 大无比的家谱展现在我们面前.用尺子测量 一 下,家谱长66公分,宽48公分,比长56 公分,宽4o公分的郑和家谱(原称咸阳世家 宗谱)还要大一圈.《李氏宗谱》一世祖为唐 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位九年.国号武德,寿 7l岁.李至刚为其47世,字钢以,号秀阳, 永乐二年(1404年)任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 学士,配潘氏夫人,葬大岙猛虎出林穴内 坟禁计有五亩.《李氏宗谱》字辈排行诗为: 世景祖德,孝道可嘉,时开万福,位必高 华.根据宗谱记载内容可知,李至刚家族为 唐高祖李渊之后,其妻潘氏是潘天寿先祖. 早在六百年前,李潘两家已经是门当户对, 翻开宁海县地图,潘天寿故居与李至刚故居, 仅一箭之遥,难怪在清末,李氏后人能够请 潘天寿的父亲书写第二套宗谱. 看完李氏宗谱之后,我们要探访李至刚 墓地,李仁林先生说目前李至刚有墓地两处. 六百年前李至刚原墓地,家族内已经很少人 知道了为了确保寻找李至刚墓成功,他请 来族内一位老人带路.李氏后人李家会(系 李至刚2l代,嘉字辈)驱车前往,小车在宁 海桃源街道所辖大尖山东南上金村停下,我 们一行沿着崎岖山路攀登,拨开一人多高的 山草,野藤,终于找到用石头垒成的李至刚 墓.笔者问及为什么不将李至刚墓重新修建 并立碑纪念,李氏后人有苦难言.原来李氏 家族到了民国初年已每况愈下,许多族人为 谋生先后离开李和洋村.现今李和洋村的李 氏后裔不过近百人,而居住在李至刚墓地附 近的另一家族势力扩大.现今大金,下金, 上金三个村落都成了该家族居住地盘,民国 一 66一李至刚墓与《李氏宗谱》 初年开始将李至刚墓地侵占,渐渐成为本氏 族人墓地.李至刚墓后现有一民国初年该氏 墓碑为证.李氏族人几经想讨回墓权不成, 只能偷偷用石头垒砌成墓形作为李至刚墓的 标志,更不敢立碑,以防被人破坏.听了这 一 番话,令人心酸,看来这是一场百年之久 的官司,只希望当地政府出面妥善解决这一 历史遗案,从对外开放,开发旅游角度,也 应该还四朝名臣李至刚灵魂的安息之地. 我们仔细观察了李至刚基地,后有山前 有水,后面小山尤如明孝陵朱元璋墓宝顶, 十分规范.但问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是否知 道李至刚原墓时,回答让我们吃惊,原来今 天潘先生和我们是第一批族外人来拜谒李至 刚墓.看看手上的无数划痕,我们千里迢迢 能找到李至刚的墓,晕是最大的安慰. 至于另一座李至刚墓.是李和洋村李氏 家族为方便纪念李至刚.前不久重新修建的. 我们十分理解李氏族人的心情.纵观李至刚 一 生.身历四朝.可谓宦海升沉,这正是大 多数旧时官僚们的共同遭遇.如果不是作为 《故马公墓志铭》的撰稿人.虽然生前官至 尚书,也不过是官场上的一阵烟云.《明史》 竟也没有为其专门立传,可见在有明一代, 确也平平.但所幸的是李氏是《故马公墓志 铭》的作者,无意间将自己与历史上大航海 家联系在一起,而享受到后代史家的重视. 郑和也因为有李氏这样的当朝名家作为至 友,为自己父亲亲撰碑文,可告慰长眠的父 亲.《故马公墓志铭》因出身名家而荣光;几 百年之后,李至刚因名碑而与青史相连,这 是历史所给予的机遇.但不管怎样的因缘, 《故马公墓志铭》可谓是名人写名家,为青 史增添了一件宝贵的史料与文物. 浙江宁海县是全国经济发达百强县之 一 ,发展文化大县的工作正在开展.当地政 府一旦知道李至刚墓的存在一定会引起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