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方法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提倡成分输血 规范采供血及输血管理 从低危人群采血-无偿自愿 改善检测方法、提高试剂的灵敏度 增加检测项目-新病毒层出不穷 提高检验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规范化操作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 开发血液代用品 主要内容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必要性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验证 血浆蛋白制品的病毒去除/灭活 血浆的病毒灭活 血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 病毒灭活效力的综合评估 §1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必要性 输血感染的危险 检测方法和试剂的灵敏度 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病毒 窗口期(天) HIV 22(11)   HCV 70(23) HBV 56 (41) 新病毒和未检测病毒 检验员的水平和责任心 §1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必要性 §2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 病毒的灭活和去除 有效成分活性和存活力的保持 一、病毒的灭活和去除 病毒的种类 二、有效成分活性和存活力的保持 §3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验证 一般原则 验证用病毒的选择 验证用病毒的选择 HIV-1 代表HCV的模型病毒(Sindbis、BVDV) 脂质包膜DNA病毒(假狂犬病毒) 非脂质包膜病毒(SV40、EMCV) 验证用病毒的选择 §4 血浆蛋白制品的病毒去除/灭活 巴斯德消毒法(保护剂+60℃ 10 h)-人血白蛋白制品 温度和加热时间 制品状态 保护剂 其他因素 温度和加热时间 二、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机制 有机溶剂能破坏病毒包膜脂质使病毒失去传染性和繁殖复制能力。 清洁剂可进一步提高有机溶剂破坏病毒脂质包膜的能力,从而提高病毒灭活效力。 二、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方法 二、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病毒灭活效果和对血浆蛋白成分的影响 三、除病毒过滤(nm过滤) 滤膜的孔径均匀,小于需去除的病毒,而大于血液制品中的有效成分的蛋白分子。 四、低pH法 制备静注免疫球蛋白制品 救命药让他们感染了艾滋病? §5 血浆的病毒去除/灭活 亚甲蓝/光照法 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巴斯德消毒法 紫外线(UVA)/光敏物病毒 灭活血浆 亚甲蓝 亚甲蓝(methylene blue)化学名:氯化-3,7-双(二甲胺基)吩噻咛-5-鎓三水化合物 分子式:C16H18ClN3S·3H2O, 分子量:373.9 临床用于亚硝酸盐中毒、氰化物中毒。 药代动力学:亚甲蓝静注后作用迅速,基本不经过代谢即随尿排出;口服在胃肠道的pH条件下可被吸收。并在组织内迅速还原为白色亚甲蓝。在6天内74%由尿排出,其中22%为原形,其余为白色亚甲蓝,且部分可能被甲基化。少量亚甲蓝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一、亚甲蓝(MB)/光照法 以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 用核酸特异性的加合物形成联合 光照来介导病毒灭活 一、亚甲蓝(MB)/光照法 一种光敏剂 最大吸收波长为600~700nm 与病毒核酸的鸟嘌呤结合,在可见光的作用下, 引起脱嘌呤和核酸链的断裂阻止其逆转录及DNA复制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的病毒 亚甲蓝光照灭活血浆病毒的发展 1966年Pohl和Mohl发表了使用亚甲蓝和光照灭活病毒血浆的临床经验 1991年使用吩噻嗪类染料结合可见光对袋装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被报导 自1993年起用亚甲蓝灭活病毒的方法已在德国、瑞士等国的许多红十字会输血中心使用,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尚未发现明显的负面反应 2001亚甲蓝灭活病毒的方法在上海血液中心研制成功,获得国家专利,并应用于临床 目前,国内大部分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已开展此项目 安全性 每100ml血浆的亚甲蓝用量为40ug,经过滤去除85%后,残留6u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