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的“中和”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国画的“中和”思想 2008年4月 第22卷第2期 艺术探索 ARTSEXPLORATION,JOURNALOFGUANGXIARTSCOLLEGE Apr.2008 V0I.22No.2 浅谈国画的"中和''思想【于i苟要J目古以果甲目人就注重天人类比,和合的"中和"思想.受此影响,"中和"成为两千余年来中国传统的绘画界带有普 遍性的审美趣味.文章以中国历代画论为基础,从立意,造型, 技法和敷色等方面阐解国画与"中和"思想的关系. 【关键词】国画;"中和";立意;造型;技法;敷色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008)02—0077—02 【收稿时间】2008—03—03 童娜娜【作者简介】童娜娜(1983一),女,河南商丘人,湖南工业大学设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湖南株洲412008)计艺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与文化. 《礼记?中庸》中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般认为,所谓"中和",它所 强调的是位置的守中,行为的适中与恰到好处,以及不同事物之间 的和谐关系."中和"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文 学,艺术,美学,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八音克谐之于音 乐,温柔敦厚之于诗歌,结构匀称之于建筑,布局均衡之于绘画和 书法,无不体现出和谐均衡的"中和"追求. 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 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国 画以和美的事物为题材,其中很少见到丑恶,极端或杀戮的题材. 国画是以墨线来表现一切物象的形体,尽量避免重复,利用空白使 主题突出,远近透视,明暗浓淡的处理合乎眼和脑的要求,是全力 以记忆求形象精神气质,并以诗,文,书法,图章等艺术配合画面. 上述的种种特点都体现了~种平和,舒缓的气息,给人心情舒畅, 超然的感觉,无处不渗透着华夏民族的"中和"美学观. 1.立意——以意为主 国画属于意象艺术,讲求以意造象,追求"意似"并"物化",从而 达到大自然和人的融合,天人合一.这恰恰是"中和"精神的最高境 界.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 是画花鸟,都首先是以意为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 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 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11(0110)创意之画,不落俗套,用意 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宋代画家 文同,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 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 "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清代的方薰, 着有《山静居画论》,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 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 古."[11(p125)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 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宋代山水画家宋迪论作 山水画日:"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朝夕视之.……心存目想,高 者为山,下者为水,……神领意造,恍然见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 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 笔."[21(p88)宋代书画家米友仁日"画乃心印",写心应是中国山水 画的最高境界."心量广大,无有边畔"[1](p356),一山一水又何尝不 是如此呢?一个山水画家应读万卷书,养浩然之气于胸中,行万里 路,天下名山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千山万山归为一山,实乃 胸中之山,笔落纸上,心游万仞,树石云水,俱无定形,妙悟通时,工 拙一致,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圆融无碍的境界.然而,如果 画家为了很好地传达出对象的神似,可以对对象作必要的夸张,变 形,提炼,取舍,舍掉与对象神似无关紧要的一些描写.因此,艺术对 象在表现形态上往往是以不完备求完备. 2.造型——以形写神 国画注重"以形写神",这其中也蕴涵着"中和"思想,流传至今 的前人画论中也多有提及."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 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即画面事物不仅 仅要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事物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 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 力企求之高度.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 追求再现"【3】(p102)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如:中国山水画 主要是重神轻形的,在画面上很难表现出画的是什么树木,哪个 山,甚至难辨四时早晚,但又不可以否定它为树为山之形态.国画 大师齐白石云:"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世."这句话道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