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运移方向示踪和研究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样式平面分布特征 前冲构造 第三系被冲起剥蚀 构造挤压活动时期东西分界 燕山末期 喜山期 七泉湖—玉果油气田 七泉湖—玉果油气田 1)油气源及运移方向 两地区原油成熟度差别大,运移路径不同,与下盘烃源岩的成熟度相对应。 七泉湖、玉果地区的油气分别来自各自下盘的烃源岩。 七泉湖—玉果油气田 1)油气源及运移方向 两地区原油成熟度差别大,与下盘烃源岩的成熟度相对应。 七泉湖、玉果地区的油气分别来自各自下盘的烃源岩。 分别来自各自下盘的烃源岩,油源和油气运移路径不同, 七泉湖—玉果油气田 油气源及运移方向 本章完 3.2 同 位 素 (1) 利用δ13C1同位素判别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 对于同—地区或气田,同一种母质来源的天然气,利用同位素组成与干燥系数来判别天 然气的运移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其原理是首先确定研究区源岩的埋深与成熟度的对 应关系,然后利用δ13C1—RO关系和深度—RO关系,可以计算出天然气源岩相当于现今的 埋深,再结合目前的产层深度,就可以估算出天然气的垂向运移距离。 不同类型干酪根不同成熟度条件下形成天然气的δ13C1 腐殖型: δ13C1=14logRo-28 腐泥型: δ13C1=17logRo-42 桑南地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平面分布图 桑南地区天然气甲烷含量平面分布图 (2) 利用δ13C1同位素判断注入方向 桑南地区O、C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分布纵向分布没有明显规律。说明来源一致,纵向分馏不明显。 主要气源来自东部的威廉港凹陷,还有来自北海方向的。 3、含氮化合物研究油气运移方向 烷基咔唑类分子结构示意图 咔唑类的 1至 8号碳位都可被烷基取代,根据 1、8碳位的取代情况,烷基咔唑可分为三组: 第一组(G1),1、8位氢原子全部被烷基取代,N- H全屏蔽; 第二组(G2),1、8位上只有一氢原子被烷基取代,N- H部分屏蔽,为半裸露型; 第三组(G3),1、8位氢原子均未被取代,N- H全裸露。 G1—极性小,与周围媒介作用小,运移相对较快; - H全屏蔽 G3—由于 N- H全暴露,与周围媒介特别是围岩表面作用强,因此其运移速度最慢; G2—则居中。 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是一个与围岩表面、石油中其它成分、地层水等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它涉及到咔唑类化合物与围岩表面、其它流体之间的沉淀与溶解、吸附与解吸附作用,这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当咔唑类与围岩的吸附作用大于与原油中其它组份或水的相互作用时,就会在围岩表面沉淀下来;反之,则会发生溶解,随石油或水一起发生运移。在运移过程中通过反复不断的沉淀与溶解,吸附与解吸附作用,咔唑类得到不断的调整与再分布,最终形成与源岩中不同的分布特征。 G1 G2 G3 (1)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加,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绝对丰度降低; (2)氮(原子)屏蔽的异构体/氮(原子)暴露的异构体 比值增加 氮官能团遮蔽型异构体(C-1和C-8位均被烷基取代,即1,8-二甲基咔唑),相对于半遮蔽型异构体,(C-1和C-8仅有一个烷基取代基,如1-甲基咔唑、1,3-二甲基咔唑等),或暴露型异构体(C-1和C-8均未被烷基取代,如3-甲基咔唑,2,7-二甲咔唑)富集。 参数:1,8-/2,7-DMC、1,8-/1,3-DMC、1,8-/NEX’s-DMC等 1,8-二甲基咔唑 1,5-二甲基咔唑 1,3-二甲基咔唑 2,7-二甲咔唑 3,5-二甲咔唑 含氮化合物显著的运移分馏效应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烷基咔唑相对于烷基苯并咔唑富集; 烷基咔唑↓/烷基苯并咔唑↑ 导致↓ (4)苯并咔唑异构体中,苯并[a]咔唑相对于苯并[c]咔唑富集。 参数: [a]/[c] ? (5)较高C数同系物/较低C数的同系物。 研究实例-1 塔里木盆地哈德逊油田 研究实例 1,8-/2,6二甲基咔唑 研究实例-2 吐哈盆地西部弧形构造带油气运聚规律 吐哈盆地西部弧形构造带油气运聚规律 油气运聚规律 葡北油田油气注入方向 油气运聚规律研究 葡北油田油气注入方向 油气运聚规律研究 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 天然气均为煤型气 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 雁6 胜南洼陷生烃能力差 煤系油运移 煤型气运移 湖相油运移 晚第三纪-第四纪 煤系油运移 煤型气运移 早第三纪末 原油既有煤系油,也有七克台的湖相油,因此可以形成混合型的原油聚集,由于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演化程度较低,与煤系源岩不同,在较低演化程度下湖相源岩主要生油,因此天然气主要为与煤系油同期运移的煤型气,油气主要来自胜北次凹演化程度较高的煤系源岩,侧向运移距离较远,成藏期晚,天然气主要为油气藏中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