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康复护理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康复的护理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护理对产后子宫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9月18日——12月18日妇产科接收的产妇4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于产后2h给予吴茱萸贴敷与tdp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2h、24h、48h的子宫高度与产后出血量,并对所有产妇产后随访42天,了解恶露持续时间。结果 实验组产后12h、24h、48h子宫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对比p0.05。结论 穴位贴敷可以明显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疗效显著,可以广泛用于临床。 【关键词】 穴位贴敷;产后子宫复旧;产后出血、恶露;护理 促进子宫康复、预防产后出血为产妇首要护理重点,其中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中药穴位贴敷为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护理方法,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不同穴位贴敷,可起到缓解疼痛、活血祛瘀、舒肝理气、温经散寒等功效[2]。我院对产妇实施穴位中药贴敷配合tdp红外线治疗,明显提高了产后子宫复旧效果,减少了产后出血量,缩短了恶露持续时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18日——12月18日妇产科接收的产妇466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5±0.2岁,其中初产妇152例,经产妇314例,新生儿体重3.4±1.2kg,产后均为母乳喂养,所有产妇均为顺产,且均无妊娠并发症及分娩期并发症,无凝血障碍性疾病,无其它系统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3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分娩方法、新生儿体重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产后24h-48h内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并坚持母乳喂养。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中药敷贴。备好吴茱萸敷贴2贴(成分:吴茱萸5g、当归10g、党参20g研磨,加入醋,配成糊状,均匀涂于3×3cm胶布上),产妇平卧,选择气海穴(位置:平卧位,脐下正中1.5寸)与关元穴(位置:平卧位,脐与耻骨上缘中点连线上3/5处),分别按摩5min后,于产后2h将中药敷贴贴于穴位上,使用12h后间隔3h更换一次,使用3d,并配合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进行治疗,产妇平卧,预热5-10分钟后,距腹壁皮肤40cm处进行治疗,温度选择40度,避免皮肤灼伤,治疗时间30min/次,1次/d,一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高度、产后出血量与恶露持续时间。由专人负责于产后12h、24h、48h分别测量产妇的子宫高度(宫底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高度)。测量前嘱产妇排空膀胱,并由专人负责记录产妇产后出血量,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恶露干净情况以及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8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基准p=0.05。 2 结果 2.1 产后子宫高度对比 产后进行穴位贴敷与tdp治疗后,实验组产后12h、24h、48h子宫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3.1 导致产妇子宫复旧不良与产后出血的原因 女性分娩后,常出现血虚、血淤、气血不足等症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可以行血、生血、固血,同时血可生气,二者相互依存,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分娩后,产妇由于失血、体弱,导致血虚气虚,气不能行血、固血,导致气血阻滞、迫血离经而致产后出血,影响子宫复旧,同时由于气血阻滞,血淤不通而致疼痛,故促进产妇子宫康复,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是补足气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3]。 3.2 关元穴与气海血的位置及功效 关元穴位于脐与耻骨上缘中点连线上3/5处,穴位下有十二胸神经前支、前皮支及其分支,腹壁前动脉及静脉分支、属支分布。此穴具有培元固本、导赤通淋之功效,主治少腹疼痛、尿血、尿频、遗尿、尿潴留、尿痛、痛经、闭经、黄白带下、阳痿等症,此外还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精力减退等;气海穴位于脐下正中1.5寸,穴位下有腹壁浅动脉与静脉及腹壁下动脉与静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分布。此穴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等功效,主治体虚诸症、便秘、少腹疼痛、腹泻、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黄白带下、产后恶露不净等[4]。 3.3 吴茱萸贴对产后子宫的作用 吴茱萸性热,味苦,归肝、胃、脾、大肠、肾经,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温中燥湿之功效,党参温中补气,当归温经止痛,活血祛瘀,三者结合共奏散寒止痛、温经燥湿、活血祛瘀、温中补气之功效,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将吴茱萸敷贴敷于关元与气海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