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好簋铭文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異好簋銘文補釋》 (首發) 陳治軍 曹錦炎先生《異好簋銘文小考》一文。曹錦炎:《異好簋銘文小考》,《饒宗頤先生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介紹了新見流散的一件西周青銅簋,其文多有新意,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吳鎮烽:《異好簋銘文小考》補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曹錦炎:《異好簋銘文小考》,《饒宗頤先生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 吳鎮烽:《異好簋銘文小考》補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SrcShow.asp?Src_ID=2691 董珊:《異好簋銘小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SrcShow.asp?Src_ID=2695 吳鎮烽先生在其文中提供了該簋器形和銘文照片。該器通高17、口徑22.5釐米。內底鑄有銘文。器侈口方唇,深腹圜底,下腹收斂,高圈足,頸部有四個神獸形飾,腹部飾對稱的夔龍紋,頸及圈足飾虺紋。 圖一 異好簋器形照片 圖二《異好簋》銘文照片之一 圖三《異好簋》銘文照片之二 該器銘文辭例與常見的商周青銅器銘文略有不同。從《異好簋》器型和紋飾上看,應是周初的器物。銘文內容頗有意義,似是記錄了一次周王的遠涉。 下面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參以己意隸定銘文如次: 非曰異好:“我唯曰: 若我王涉,事作 器,無逢多為它。”異 好小子其肇作器,廼 必興還。異好自。 非曰異好 “非”,是人名。下面是“非”對“異好”說的一段話。“非”的具體身份不詳,應該是此次周王巡視中比較重要的一位人物。 我唯曰 “我”,曹錦炎先生以為是人名。曹錦炎:《異好簋銘文小考》,《饒宗頤先生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董珊先生認為“應該是第一人稱複數代詞,意思是“我們”,兼有主格和領格兩類用法。”董珊:《異好簋銘小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曹錦炎:《異好簋銘文小考》,《饒宗頤先生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 董珊:《異好簋銘小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SrcShow.asp?Src_ID=2695 “我唯曰”即“我曰”。 若我王涉,事作器 涉,本意為徒行渡水,見於《說文》。 字見於金文。 《父丁鼎》 《作冊大鼎》 《矢方鼎》 《令簋》 《孟簋》 ,金文中其意常同“休” 容庚:《金文篇》,中華書局,1985年,536頁。,“事” 容庚:《金文篇》,中華書局,1985年,536頁。 “若我王涉,事作器”是假設句。是說王若渡水,則是美事而作器。 無逢多為它 《說文》:“逢,遇也。”吳鎮烽先生認為這裡“引申為迎合、討好。”吳鎮烽:《異好簋銘文小考》補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SrcShow.asp?Src_ID=2691“無逢多為它”這裡似乎用其原意更為恰當。“無逢”即“不遇”。《說文》:“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揚子·法言》“適堯舜文王為正道,非堯舜文王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我們知道“它”在古文字中多有不可言明的禍害之意。這裡“為它”當指“禍害”、“災祟”不详之事。“無逢多為它”是說如果沒有遇見周王可能就是周王遇到什麼禍害了 吳鎮烽:《異好簋銘文小考》補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SrcShow.asp?Src_ID=2691 那麼周王“涉而不遇”會遇到什麼不詳的事情呢?這不由的使我們聯想到《左傳·僖公四年》所言及的:“昭王南征而不復”。 《史記·周世家》:“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正義》引《帝王世紀》云:“昭王德衰,南征,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其右辛遊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諱之。” 《竹書紀年》記錄了 周昭王的三次南征: 第一次《紀年》曰:“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 第二次《紀年》曰:“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第三次《紀年》曰:“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貫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 《史牆盤》(集成10175)銘文也記載了昭王南征之事。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所著錄《馭簋》:“馭從王南征,伐荊楚。”《過伯簋》:“過白(伯)從王伐反荊。”《鼎》“從王伐荊。”均是昭王南征之器。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上海書店,1999年,考釋頁54。字體風格也與本器相同。此器“無逢多為它”看來是預言昭王涉漢水而不返之事。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上海書店,1999年,考釋頁54。 異好小子其肇作器 其,同“基”。《爾雅·釋詁》:“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其、肇義同。 廼必興還 廼,乃也。《詩·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興,起也。這裡說昭王一定會起身而還。 異好自 自,從也。,此也。《易·需卦》:

文档评论(0)

剑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