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文化的道德差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任课老师:马丽 班 级:对外汉语本09班 姓 名:李莉婷 学 号:2009110029 浅析中西文化的道德差异 【摘要】:中西方文化不论是在起源还是实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它们各有各的特色。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因素使中西方人形成不同的道德价值观。不同的道德价值观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表现。此文就主要从中西文化在起源和道德观的差异来分析两者道德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文化 起源 道德观 中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整体文化具有其一致性,但由于过程,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造成东西方文化各有特色。中西文化的差别从根本上来看,主要还是因为由于中西方不同环境下人们所形成的不同道德观而导致。 一、起源不同 “道德”一词,源自老子《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在老子道与德是两个概念,“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从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道德观念来自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和远古的传统以及宗教没有关系。这是和西方文化不同之处,在古代“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为风俗和习惯,并没有宇宙规律发生联系。到了古典时期,希腊人开始认为道德来源于神,柏拉图是这个时期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到康德,这样的思想发展已经达到顶峰成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古代中国,这种建立在内心规则、信念基础上的道德理解,体现了对道德的行而上思考。但是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的思考失去了主导社会的机会。在儒家,虽然其道德思考具有某种程度的行上性,但其道德从根本上来说是从家庭人伦出发的,再加上其道德实践中注重人伦之“礼”,因此,儒家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注重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的。 与此不同,在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标志的西方文化,要么对人进行类的抽象,以理性作为建立道德大厦的基础;要么对个体作“超越的突破”,将上帝作为个体永世追求的道德目标。因此,与古代中国以儒家道德为主体的伦理性道德不同,西方的道德是建构在对人性的抽象和超越的基础上的,它是抽象的。这种缺乏以家庭为背景的人伦之理的道德,形成了与中国伦理性道德的明显区别,也构成了西方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是西方社会发展至今的原始动力,也是解释现今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主流和种种社会矛盾的最本源性的、最权威的典章。 二、道德观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经过从古到今的发展显现了不同的特点,其根本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道德观。中西方的道德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原则、规范方面,西方是服从律令,而中国是效法先贤。 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科学、法律和宗教。可是西方人的法律和宗教,都是科学精神的支配。这也许是三者都同出于一种文化精神形态的缘故。科学的活动非常重视明晰的定义、法则的遵从和证据的确立。这也就是法律的精神,西方历史上有名的法典,都注重法律的基本观念的明晰界说。在现代西方国家司法方面,非常注意合法程序和证据的确立。西方的宗教也受科学精神的支配,科学的目的是求真,而西方宗教亦以真理为追寻的对象。科学领域中,一项基本信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西方宗教承受了这一点“必然律令”的精神,从而颁布律令来支配西方人的道德生活。希伯来历史上有名的摩西十诫便是这种精神形态下的产物。 中国文化有两大基石:道德和艺术。艺术的主要学习方式不是要遵循什么规律,而是典型的作品模拟。这种学习方式强有力地支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想和生活。假如我们把儒学的传统当作是一种宗教的话,孔子便是我们的宗教主,而《论语》就可算是我们的《圣经》。可是,我们从《学而》翻到《尧白》,都找不到像摩西十诫那一类的东西。孔圣人留给我们的是“行为典范”。孔孟圣人虽不谈戒律,但常常提到历史上的圣贤人物,给我们作为行动的榜样。尧、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叔齐、柳下惠,等等,都是孔孟圣人所推崇的,可以作为我们道德行为的典范。孔子从不鼓励为政者颁布律令,但鼓励他们以身作则,给人民一个道德行为的模范。从艺术文化的立场来看,法则、律令、戒律等上冷冰冰的东西,产生不了什么意境,是体会不来的。可是活生生的圣贤或忠烈的典范便不同了,“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透过艺术方式表现活生生的圣贤豪杰典范,草容易引起我们的体会或思慕,才能闯进我们的心扉来做我们道德的主宰。 (二)在西方人是“个人本位者”,而中国人是“人伦本位者”。 西方的精神形态是科学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形态是艺术的。它们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科学精神从商业文化发展而来,而艺术精神孕育于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