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生物膜囊泡与纳管系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微生物的膜囊泡和纳管系统;主要内容;微生物的膜囊泡;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复合体;细菌膜囊泡的产生和组成;膜囊泡组成;细菌膜囊泡 vs. 细菌外膜;细菌膜囊泡产生;细菌膜囊泡产生;发现由30-60nm宽,最长5μm的膜囊泡构建细菌间网络结构,通过网络传递膜蛋白和信号分子;-体积较小 -浮力密度较轻;Brooke, 2012, Infection and Immunity;Brooke, 2012, Infection and Immunity;Brooke, 2012, Infection and Immunity;Brooke, 2012, Infection and Immunity;Brooke, 2012, Infection and Immunity;细菌膜囊泡产生;微生物的纳管系统;细菌纳管的发现;Dubey和Ben-Yehuda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模式菌,利用GFP荧光蛋白标记枯草芽孢杆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证实了细菌纳管的存在以及细菌纳管能够传递细菌内部信息;Dubey和Ben-Yehuda同时证实了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之间同样可以通过纳管进行信息交流;纳管分为两类 管壁较厚,管腔较大,长度较长 (最长可超过1微米) 转运胞浆内的大分子物质 (蛋白质复合物、DNA);管壁较薄,短而细 转运细胞间体积较小的小分子物质(营养素,蛋白质小肽,mRNA转录物) 纳管为膜性结构,类似细菌的膜囊泡,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及胞浆内容物;研究认为:纳管不仅是亲缘细菌间蛋白与DNA传递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远缘细菌间的信息传递重要方式;Balasubramaniama, 2013, Nano Communication Networks;1998年,J. Bacteriology 报道了铁还原菌中的细胞色素,能跨越细胞外膜,直接将电子转移到外部金属上,形成电路。 这是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电流的根本来源;From /;Lovley等人利用静电驱动显微镜(EFM)首次证明,电荷确实会沿着微生物的纳米导线蔓延,正如电子能在高导电性人工材料碳纳米管中流动一样 应用:将微生物放置于电导体中来探测环境污染物;研发基于导电微生物的微生物计算机;nanowires and outer-membrane cytochromes type Shewanella Geobacter Rhodoferax electron shuttling type Pseudomonas Geothrix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Yuri A, 2006, PANS);每一个厘米级别长的“导线状细菌”包含一组从头至尾相互绝缘的细丝(细菌全身被相互绝缘的细丝包裹)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