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省略句 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4、倒装句 ???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有何陋? ???? (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 例A: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 例B:屠惧,投以骨。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 三、阅读理解。 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 内容包括: 1、对课文整体的把握, 2、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 3、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筛选信息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 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 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 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归纳概括题: 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 具体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观点态度题:可从文体特点人手; 记叙性文体: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会融会在他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中,也有少数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简要的议论,概括时就应抓住这些特点。 议论性文体,作者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同时注意两点;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情感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课外文言能力从课内迁移中得来, 课外文言能力从反复训练中得来, 课外文言能力从积累延伸中得来。 认真积累+反复训练+持之以恒=能力提高!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文 言 文 阅 读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文言文阅读考试目标说明: 文言文阅读考试三大题型: 1、解释加点词 2、翻译句子 3、简答(分析理解)例如:苛政猛于虎也 明确解题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例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标题就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诫子书》就解释了文体和写作目的。《狼》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文言考查三大题型之一、带点词注解 以文言实词为主,主要包括: (1)古今异义; (2)通假字;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词义的扩大:如: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感情色彩的变化 熟记一些古今异意现象。 通:通用 假:假借 读音读被通假字的音,解释也解释成被通假字的意思 “××通××,.....的意思” 名词的活用:作动词、形容词 动词的活用:作名词、形容词 形容词的活用:作名词、动词 使动用法: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我为王” 意动用法:如 “孟尝君客我。” ——“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一词多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本义:一个词的基本义 引申义:由本义生发延伸出来的意义 另,比喻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词义,假借义: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词义。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方法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 1、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 2、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 3、起连接作用,如“而、则、乃”; 4、起语助作用,如“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二、文言句子翻译。 从句式看: 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