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以系统性硬化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为特点为特征的截然不同的重叠综合征,呼吸道受累达80%。倘若该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述各个方面,则其放射表现也可期望被发现。然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HRCT表现没有被广泛报道。对41例的研究中,在所有的病人中,常见为磨玻璃状影,但节及网状影也常见,主要见于肺的外周下肺野,蜂窝状影很少见。总之,作者评注这些表现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及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未发现马赛克影,且比其它如较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气道征象少见。 如果伴有系统性硬化征、因肺动脉高压而致肺动脉扩张、及食管异常,也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相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见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 * 女,26岁。混合结缔组织病。双肺底水泡音, 肺功能受限 纤维化:牵拉性支扩、小叶间质增厚;胸膜下分布 诊断:混合结缔组织病,牵拉性支扩、小叶间质增厚 * 男,86岁。气短。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史。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蜂窝肺、叶裂扭曲、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牵拉性支扩? 可能的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白血病肺浸润、化疗药物肺损害? 诊断:化疗药物所致肺损害。病例患者的肺部表现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相同,近期的氨甲喋呤化疗史上提示纤维化最有可能是化疗药物所致。小叶间隔增厚为主的癌性淋巴管炎与白血病肺部浸润表现相同。 * 双侧下肺近心脏处,肺血管脉动伪影。低密度区, 可以错当作扩大的支气管。 * Radiographs and CT scans.—A parenchymal band is a linear opacity,?usually 1–3 mm thick and up to 5 cm long that usually extends?to the visceral pleura (which is often thickened and may be retracted?at the site of contact) (Fig 1). It reflects pleuroparenchymal fibrosis?and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distortion of the lung architecture.?Parenchymal bands are most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individuals?who have been exposed to asbestos .? Figure1: Transverse CT scan shows parenchymal bands (arrows). (本文编译参考自Fleischner Society: Glossary of Terms for Thoracic Imaging -- Hansell et al. Radiology 2008;246:697-722. ) * crow‘s feet 是(眼角的)鱼尾纹 ,而不是乌鸦脚;乌鸦脚:(Crowfoot); * 胸膜斑(pleural plaques):是指发生于壁层胸膜上分散存在的凸出的局限性纤维瘢痕斑块,形状奇特呈不规则型但边界清淅,质硬,呈灰白色,半透明,状似软骨。常位于两侧中、下胸壁,呈对称性分布。在胸壁下半部分和膈肌腱部最常发生。也有文献认为是因石棉纤维所致的增生的胸膜胶原纤维玻璃样变。这些斑块的胸膜表面通常斑块光滑,呈象牙白色,斑块多被光滑的轻微赠厚的胸膜覆盖,在肺的尖部或脏层胸膜不发生胸膜斑,亦不引起胸膜斑粘连。胸膜斑分为透明斑和钙化斑两类,钙化斑曾被认为是透明斑随时间演变的结果,但有的斑终生都不会钙化。与石棉有关的胸膜斑形成理论认为其发病机制是机械刺激作用:在人和动物体内均发现有纤维向胸膜下缓慢聚集的现象,因而推测石棉纤维由脏层胸膜穿出,随呼吸运动机械摩擦壁层胸膜,而引起壁层胸膜的胸膜斑。在胸腔内手术或尸检可见胸膜斑可分为扁平型和结节型。胸膜斑的放射学表现取决于其厚度和钙化程度。CT检查能准确地描述胸膜斑的形状和位置,弥补了胸部平片重叠的复合影像不易分辨等缺点。分散的局限的无钙化的胸膜增厚可能伴发于局限性胸膜间皮瘤、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或骨髓瘤并酷似胸膜斑的放射学表现。当胸膜斑的放射学表现有钙化,位于胸壁的下半部分及膈肌穹隆时,影像学能做出较为肯定的诊断。影像学判断条件;(1)局限性胸膜增厚﹥3mm,双侧;(2)钙化斑面积大,分布广,不论单、双侧,排除肺结核者;(3)膈胸膜钙化;(4)单侧胸膜增厚,伴膈肌、心包、纵隔之一钙化者;(5)单侧胸膜增厚,不累及肺尖及肋膈角,排除其他内科疾病。胸膜斑与胸膜间皮瘤的发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确定。Bianchi等经过尸检及统计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