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1、角度不整合分析法 不整合面以下的一套地层均褶皱,而其上的地层未褶皱,则褶皱形成时代通常看作与角度不整合所代表的时代相一致,即不整合面下伏褶皱中最新地层沉积之后,上覆最老地层沉积之前。 2、岩相和厚度分析法 该背斜在1层沉积以前尚未隆起,背斜隆起时期是在1~3层沉积时期,第4层沉积时背斜又停止隆起.4~8层则是在第8层沉积以后才又褶皱的 预习:实习七、实习八 (附图6复印) 实习四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编制褶皱地区构造剖面图 安排: 资801班:第8周、周5第1大节 资802班:第8周、周6第3大节 资803班:第8周、周5第2大节 资804班:第8周、周6第4大节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三)岩层埋藏深度及应变速率对褶皱形成的影响 1、埋藏深度:因为埋藏深度不同,温、压不同,岩石力学性质不同。所以, 地表—以弯滑褶皱作用为主。 较深—以弯流褶皱作用为主。 更深—以柔流和剪切褶皱作用为主。 2、应变速率影响:影响岩石力学性质。 应变速率大:韧性层可出现弹性变形和脆性断裂,较深地下也一样。 应变速率小:力长时间作用,岩层因蠕变而褶皱,在地表条件下也一样。 (四)基底构造对盖层褶皱的影响 盖层构造常受基底构造控制,控制形式多种多样,下边介绍几种主要的形式: 1、古地貌或古地形对上覆盖层形变的控制作用: (1)形成反转构造: 试验证明,波状不整合面可成为盖层的滑脱面。当古地形是凹陷时,凹陷区内所覆盖的水平叠层,在侧向挤压下,先在凹陷中心的顶部层产生小褶皱,并逐渐向下延伸,随压力增大形成明显的对称背斜构造。当古地形为隆起时,隆起顶部的上覆叠层形成向斜构造。 (2)形成披覆构造:基底隆起其上的盖层形成大型穹窿构造。 (3)形成同沉积褶皱:边隆起边沉积。 2、深层断裂对盖层变形的影响: 由于基底断裂情况复杂,所以对盖层变形的影响也很复杂。 (1)基底平移断层—盖层产生雁行褶皱 (2)基底断裂—盖层形成不对称褶皱,轴面与断面产状一致。(图4-52b) (3)基底反向逆断层组合—盖层形成箱状褶皱。(图4-52c) 第四节 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褶皱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填图,结合各种地质勘探手段和航片、卫片的图象解译等所取得的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明褶皱的形态,产状和组合分布特征,探讨褶皱形成机制和形成时代,为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找矿及水文、工程地质服务。 (一)了解区域的总的构造轮廓 露头区:首先应通过对包括研究区在内的小比例尺地质图及航空像片、卫星像片进行判读和解译分析; 一、褶皱形态的研究 继而在露头良好的地带进行横穿区域构造线的路线观察,了解全区地层时代、层序及构造总体的特征,如区域构造线方向及其变化,背斜和向斜发育特点,背斜、向斜是否构成更高一级的大型褶皱,褶皱枢纽的倾伏方向,全区构造发育的强弱变化情况等等。 覆盖区: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地震勘探,并结合钻井资料进行层序标定和构造解释。 (二)查明地层层序和追索标志层 查明地层层序: 进行地层对比及地层划分,查明岩层的新老顺序,进而确定背斜和向斜。 填绘地质图: 是研究褶皱形态、规模和分布特征的重要方法。 填图内容:地层单位界线、构造线、标志层。 标志层: 是指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岩性特殊及厚度不大的岩层。 四望山地质图 (三)观测褶皱的几何形态 1、确定褶皱轴面和枢纽的产状: 露头好的小褶皱—可在野外直接量取。 露头不好的大褶皱—在系统测量两翼同一岩层产状的基础上,运用赤平投影来确定。 2、分析各褶皱层的几何关系:根据同一剖面上不同层位及不同高度的地层倾角的变化,结合同一岩层厚度在褶皱不同部位的变化来确定。这些资料是判断褶皱类型的重要依据(平行褶皱、相似褶皱、顶薄褶皱等)。 3、研究转折端形态:通过测量转折端处的岩层产状确定。 4、观察褶皱出露形态及其平面图像: 当地面较平坦,褶皱轴面近直立,枢纽倾伏较缓时,地质图上地层转折端点的连线接近于褶皱的轴迹,与枢纽倾伏方向大致一致。 斜歪倾伏褶皱特别是斜卧褶皱,因褶皱出露效应和地形效应的关系,褶皱的出露形态就变的复杂化了。只有在横截面上才能真实反映褶皱的形态。 5、绘制褶皱剖面图和横截图: 褶皱是一个复杂的立体形态地质体。除平面研究法外,还可用剖面法进行研究。 横剖面通常用褶皱的铅直剖面。必要时编制褶皱横截图(垂直枢纽的截面),枢纽起伏变化时,要分段作横截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开屏的孔雀》少儿美术PPT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pptx VIP
- 四张纸-如何做好优莎纳事业.doc VIP
- sucgodwork天工软件2017 godwork_说明eos操作手册20170821.pdf VIP
- Unit 3 Developing ideas Just A Brother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管道介质色标.doc VIP
- 《室内天麻种植技术》(室内怎样种植天麻).pdf VIP
-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docx VIP
- 2025年骨干教师笔试试题及答.docx VIP
- 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试卷及答案.doc VIP
- 慢性盆腔炎治疗进展及护理.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