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素材(一)
语 文
2019 . 1
一、本大题共 小题,共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题。
日落归飞急 霜台夕影寒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
乌鸦作为诗歌意象是从唐朝开始的。唐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许多著名的咏乌诗正是在此时出现,如李峤的《乌》、杜牧《鸦》、鲍溶《巢乌行》等。唐人咏乌诗表现手法多样,涵义丰富。唐以后也有不少咏乌诗,但写法基本上没能跳出唐人的藩篱。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乌鸦意象的基本基调是衰朽、渺茫、萧瑟、奸邪,情感是压抑、苍凉、愁郁、凄苦。概而言之,古典诗歌中乌鸦的意象大致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三类,并寄托着人们“兆喜”与“兆悲”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
一 、世俗意象
乌鸦作为一种“恶”的世俗意象在诗中出现,始见于《邶风·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诗中乌鸦和狐狸都是比喻贪官污吏。朱熹说:“乌鸦,黑色,皆不祥之物,人所恶见也。”
乌鸦在楚辞中更被赋予了丑恶、奸吝的色彩,属“恶禽臭物”意象的分支,多象征流俗小人。《涉江》篇末云:“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燕雀乌鹊”正是“恶禽臭物”,是屈原眼中的奸邪小人。它比《邶风·北风》中的“黑乌”形象的丑恶特征更鲜明。
《诗经》《楚辞》中乌鸦意象的内涵成为中国诗学中乌鸦世俗意象的原型。而后这一原型在中国诗歌发展中被进一步引申、扩展,出现相关的子意象。
首先是乌鸦与荒郊、战场、孤庙等意象整合营造荒凉颓败之境,暗喻国破家亡之意。因有“好食腐肉”的特性,乌鸦喜欢聚集在荒郊野冢,死尸横陈之处,并且“呱呱之声不绝于耳”。这种和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呱呱之声”,使人产生恐惧、战栗之感。由此,在古典诗歌中出现了“饥乌”的意象。如“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李白《 战城南》)战后的惨烈因为有了乌鸦意象的出现更增添了一份萧瑟和悲凉,诗人悼亡、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乌鸦意象与黄昏结合,传达日暮思归、日暮怀人之情。乌鸦与其他鸟类一样有朝出晚归之习性,于是诗人思归之情在日暮下被触发。最著名的是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的28个字勾勒出一幅人在旅途,寂寞天涯的思归图。外有游子思归,内有思妇怀人,“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乌栖不定枝条弱,城头夜半声哑哑。”(杨巨源《相和歌辞·乌夜啼》)。乌啼声不仅传达对家园的表层回归,更可传达诗人对精神回归、灵魂回归的渴望。“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谅长落泪,到头啼乌恒夜啼。”(庾信《乌夜啼》)诗歌借思妇怨愁抒发自己对故国离愁别怨,以乌鸦的无处可栖喻自己的托身失所、灵魂无归!
再次,乌啼声与月色、秋霜、残阳等意象融会营造苍凉、凄婉之境。如“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李郢《 寒食野望》),“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李颀《琴歌》),“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晁端友《宿济洲西门外旅馆》)
二、历史意象
绕树而飞的乌鸦与占卜、民俗、历史传说相连成为一个历史意象。我国历史上,黑色是神秘、高贵和力量的象征。占卜中,乌鸦的出现被视为吉兆。晋成公绥的《乌赋》云:“夫乌为瑞久矣。”早在《诗经·小雅·正月》中就有:“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毛传对此作解:“富人之屋,乌所集也。”乌落富人之屋是因乌知谁家富裕,因此是吉兆。此后的许多诗词中经常出现乌鸦报喜这一意象,以其吉祥、喜气成为人们心目中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如“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张继《乌夜啼》)“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南宫鸳鸯地,何乎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疑乌报消息,望我归故里。”(白居易《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
此外,“喜乌”意象的形成,还与民间广泛流传的乌鸦“反哺”的传说有直接关系 。四川大学张永言教授研究,乌鸦因羽毛黑,最早本叫“兹乌”。“兹”是黑色义,由两个“玄” 字合成,“玄”便是黑色。后来“兹”的黑色之义渐渐不用,儒学要宣传子女孝敬父母的伦理道德,便把口语中的“兹乌”写成“慈乌”,又把“慈”解释成“孝”义,于是产生了所谓“反哺”的说法,并很快在民间流行开来。许慎《说文解字》中所阐释:“乌,孝鸟也”。李密在《陈情表》中要回报祖母的养育之恩时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因此,在中国的诗学中乌鸦又多了一种“慈乌”的意象。如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 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 经年 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 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昔有吴起者,母殒丧不临。嗟哉斯徒辈, 其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