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
胡 波
(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武汉,430079)
(东莞石龙中学历史教师)
[摘 要] 剧烈而频繁的变动是晚清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时人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影响甚巨,不仅设计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更新,还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则为其中最敏感的部分。保守主义者为防止失范而求助于传统;激进主义者为了现代化的新生力主进一步否定与抛弃传统。这种两极对峙与“二律背反”贯穿于整个中国近代历史。最终结果是中断了传统,进入了现代。
[关键词]现代化;政治体制 ; 政治秩序; 激进 ;保守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late Qing Danasty featured violent changes, both political and social, which were regarded once-in-several-thousand-years by the people of that time. The violent changes accelera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s a profound social change, modernization ranged vastl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renewal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to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olitics and culture, which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was the most sensitive part of the violent changes. In fear of loose control, conservatives resorted to tradition, while for the sake of the birth of modernization radicals enthusiastically advocated denying and forsaking tradition. This kind of polarization and antinomy ran through the whol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The ultimate result was that tradition ended and modernization began.
[Key Words] modernization;political system;political order;radical conservative
在中国历史上,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二十年,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在西方挑战的持续冲击下,在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人开始自觉地通过体制创新来谋求国家富强。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社会思潮及相对应的强劲的政治变革,各种思潮与变革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是现代化这一历史主题在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展开,他们依次逐层深入推进恰好演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从萌芽到成熟、从局部片面到系统全面、从温和到激进的逻辑演变过程。
一、“西学东渐”与社会转型的开端
近代第一次大规模思想分化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肇源与鸦片战争阶段。鸦片战争一方面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开端,另一方面又是中国走出封闭、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原初起点。国门的开启,西潮东涌,传统的思想堡垒开始风蚀剥离。林则徐吹响了开放的号角、魏源发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呐喊,成为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先声。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起义是第一次思想大分化的助产婆。两场战事的经历使人民萌发了师法西人、开办洋务的思想,洋务思想作为现代化思想的初步形成,不过是防务型现代化——以经济技术和军事技术现代化为主,兼及教育现代化,这还只是一种初级水平、片面的现代化思想,结果却遭到了顽固派不遗余力的攻击与批驳。然而正是这些批驳使人们认识到了洋务运动在现代化史上的重要性,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世俗理性在政治精英中得到了特殊的发展。“而世俗理性的萌发与发展,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契因。”⑴p21由于中国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西方侵略引起的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感才是产生中国特殊的世俗理性的基础。中国的现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