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发展史及代表作品赏析学习资料.ppt

中国书法发展史及代表作品赏析学习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发展史及代表作品赏析;;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 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BC17 )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2.西周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 中所少有。内容为:???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大盂鼎铭 大盂鼎铭文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大篆结体谨严,雄壮凝练,圆润遒劲,通篇铭文气》韵生动,疏密相同,让人叹为观止。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 ;;毛公鼎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 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西周 散氏盘 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 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375字。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东周 石鼓文 战国时代秦国刻石,共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 首,共十首,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 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 鼓 文 旧 拓;;;;;; 1.泰山刻石 作者秦相李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 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 “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释文: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泰山刻石在山东泰安岱庙,现仅存九字,标准小篆书体。 ;2.云梦睡虎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出土,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 界,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古人说:“篆之捷隶也”,秦简为毛笔墨书,只有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 ;;3.秦诏版文 李斯手书秦代金石刻文,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郎琊山、之罘、碣石、会稽六处刻石。 诏版为自由体,为实用写法草率,笔划方正,行款错落,该诏版文笔划方折是因为刀刻所致。文字仍属篆书范畴。 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 1.马王堆帛书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左图)和乙本(右图)等,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所谓西汉无隶书,西汉无分书等说法不攻自破。 《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 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 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2.西狭颂 汉代隶书。 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 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建宁四年 (公元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 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 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3.埔阁颂 汉代隶书摩崖 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埔阁颂》,与《西狭颂》为姊妹篇, 建宁五年(公元 172年)二月刻,在陕西略阳县白崖。此石字体多含篆书意味,笔画 圆润,波磔不大明显,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方折突出,章法茂密,风格古朴中含 沉郁,所以清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