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石油 罗家9-X1井录井报告 第 PAGE 88页
PAGE
PAGE 5
龙岗1井飞仙关组试井
初步解释结果
基本情况
1、基础资料
射孔井段:
飞三~飞一段: 6055.00m~6072.00m、6076.00m
电测解释结果:
储层有效厚度:54.4m
孔隙度: 9.34%
含水饱和度: 10.35%
2、试井简况
压力计下入深度:5950m
试井内容包括井筒静压、静温梯度测试;4个制度稳定试井,每一制度稳定生产3小时;第一次压力恢复试井;单产量压降测试12小时;第二次压力恢复试井。
表1 开井阶段产量及井底流压数据表
阶段名
稳定产量
(104
测点深度
(5950m)
流压
(MPa)
折算产层中部
(6094.4m)
流压
(MPa)
稳定试井阶段
1
20.729
60.2184
60.5661
2
37.028
59.8877
60.2354
3
52.628
59.4803
59.8280
4
67.712
58.9844
59.3321
单产量压降
61.869
59.1103
59.4580
根据试井钢丝马丁戴克指重仪记录数据分析, 11月12日47.976×104m3/d产量条件下上提压力计作井筒流压、流温梯度测试时,600m深度钢丝张力最低,为64kg,但完全能确保安全测试。据此作图推算,龙岗1井在排净井底积液后的理想条件下,采用本次试井的工艺设备钢丝下压力计测试,保证安全的最大测试产量可能超过100×104
图1 试井钢丝张力与产量关系图
产能分析
3小时短时稳定:二项式产能方程:
无阻流量: 367.8527×104
12小时稳定: 二项式产能方程:
无阻流量: 365.0473×104
3小时短时稳定:指数式产能方程:
无阻流量: 472.1769×104
12小时稳定: 指数式产能方程:
无阻流量: 455.1710×104
图2 二项式方程分析图
图3 指数式方程分析图
采用本次试井期间的测试数据,用一点法计算无阻流量,结果见下表。
实测产量(104
井底流压(MPa)
生产压差(MPa)
一点法无阻流量(104
20.729
60.5661
0.2334
324.588
37.028
60.2354
0.5641
397.799
52.628
59.8280
0.9715
421.366
67.712
59.3321
1.4674
425.283
61.869
59.4580
1.3415
410.050
采用一次酸化后的测试原始数据,重新分析整理后,用一点法计算无阻流量,结果见下表。
实测产量(104
井底流压(MPa)
地层压力(MPa)
一点法无阻流量(104
126.48
56.1616
60.9796
403.9982
压力恢复分析
解释结果:
地层压力:
测点深度5950m: 60.4518 MPa
产层中部深度6094.4m: 60.7995 MPa
地层渗透率: 8.1142 10-3μm2
多层、层间窜流特征参数:
储容比:0.3053
(高渗透层的储容能力占整段储层储容能力的30.53%)
窜流系数:1.749×10-9
(低渗透层中的流体窜流到高渗透层再向井供给产量,存在滞后效应)
表皮系数:
一次酸化后总表皮:3.0053
二次酸化后真表皮:-5.9266
结论
龙岗1井二次酸化后12小时稳定二项式产能方程为,无阻流量为365.0473×104m
该井储层渗透率为8.1142×10-3μm2。
在动态上表现出垂向层间物性差异大的多层气藏特征,高渗透层的储容空间约占整段储层储容空间的30.53%,低渗透层向井供给产量存在滞后效应。
二次酸化后真表皮为-5.9266。
图4 根据稳定试井分析的各阶段表皮系数计算真表皮系数
图5 本次试井期间两次压力恢复试井曲线对比
图6 压力恢复试井双对数拟合分析图
图7 压力恢复试井时间迭加拟合分析图
图8 测试期模拟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实施方案.docx
-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doc VIP
- 第三届“先行者”心理科普知识竞答练习测试题附答案.doc
- 英语高一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docx VIP
- 第一次工地例会建设单位的发言稿.docx VIP
- TDT 1070.4-2022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4部分:建材矿山.pdf VIP
- 《企业内部控制》教学课件最终版 7.筹资活动课件新 7.4第七章企业筹资活动控制方法及措施.ppt VIP
-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大单元学历案 教学设计附双减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docx VIP
-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技术交底(全套).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