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诗歌鉴赏现手法之规范答题.pptVIP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现手法之规范答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 修辞手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想情感。 (09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膏锋锷”:兵士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 ⑴这首词中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步指出手法)借代。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珠翠” 指妇女佩带的首饰,指代宫女。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词句写汴京皇宫内,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问题:最后一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a.用了反衬手法。 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静谧。“草虫鸣” 以动衬静。 c.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之静。 e.表达作者在外早行引起的孤独寂寞。 问题:这首诗用哪些手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参考答案 1.a比喻,b水面好像轻轻磨过的镜面一样,c形象生动地d表现水面的清澈平静。 e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2.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b “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是静态, “垂杨舞” “万点声”等是动态。本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c突出了d雨后池塘的平静。e表现作者雨后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参考答案 解析1:a虚实结合。b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c渲染出d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e表现作者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试 题 类 型 1.判断手法型 2.评析手法型 3.比较异同型 ☆答题三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③?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鉴赏常用的词语 1、反映表现手法的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欲扬先抑、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2、反映诗人心情的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报国之情等 3、反映语言特色的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总体风格的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 修辞方式: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用典…… 表达方式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描写 直接描写:白描、渲染 间接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比喻象征 用典抒情或借古讽今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结合:对比、衬托、烘托 诗歌鉴赏规范性答题 表现手法鉴赏 1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2010·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1)运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