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据说是所谓果下马的矮小的马,成为一长行列地逶迤于山谷里,就是西南诸省在公路出现以前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了。 当我乘坐汽车,从贵州公路上行过,第一次看见这些驮马队在一个山谷里行进的时候,我想,公路网的完成,将使这古老的运输队不久就消灭了罢。 但是,在抗战三年后的今日润为液体燃料供应不足,这古老的运输工具还得建立它的最后功业,这是料想不到的。 西北有二万匹骆驼,西南有十万匹驮马,我们试设想,我们的抗战乃是用这样古旧的牲口运输法去抵抗人家的飞机汽车快艇,然而还能支持到今日的局面,这场面能说不是伟大的吗?因此,当我们看见一队驮马,负着它们的重荷,在一个峻坡上翻过山岭去的时候,不能不沉默地有所感动了。 一队驮马,通常是八匹十匹或十二匹,虽然有多到十六或二十匹的,但那是很少的。 每一队的第一匹马,是一个。 它是比较高大的一匹。 它额上有一个特别的装饰,常常是一面反射阳光的小圆镜子和一丛红绿色的流苏。 它的项颈下挂着一串大马铃。 当它昂然地在前面带路的时候,铃声咚咙咚咙地响着,头上的流苏跟着它底头部一起一落地耸动着,后边的马便跟着它行进。 或是看着它头顶上的标帜,或是听着它的铃声。 因为后面的马队中,常常混杂着聋的或盲的。 倘若马数多了,则走在太后面的马就不容易望到它们的,你知道,驮马的行进,差不多永远是排列着单行的。 每一匹马背上安一个木架子,那就叫做驮鞍。 在驮鞍的左右两边便用牛皮绳绑缚了要它负荷的东西。 这有两个作用。 第一是不使那些形状不同的重载直接擦在马脊梁及肋骨上,因为那些重载常常有尖锐的角或粗糙的边缘,容易损伤了马的皮毛。 第二是每逢行到一站,歇夜的时候,只要把那木架子连同那些负载物从马背上卸下来就行。 第二天早上出发的时候,再把它搁上马背,可以省却许多解除和重又束缚的麻烦。 管理马队的人叫做马哥头,他常常管理着四五个小队的驮马。 这所谓管理,实在不很费事。 他老是抽着一根烟杆,在马队旁边。 或前或后地行走。 他们用简单的,一两个字--或者还不如说是一两个声音--的吆喝指挥着那匹领队的马。 与其说他一的责任是管理马队、还不如说是管理着那些领队的马。 马哥头也有女的。 倘若是女的,则当这一长列辛苦的驮马行过一个美一丽的高原的时候,应合着那些马铃声,她的忧郁的山歌,虽然你不会懂得他们的意义--因为那些马哥头常常是夷人--会使你觉得何等感动啊! 在荒野的山林里终日前进的驮马队,决不是单独赶路的。 它们常常可能集合到一二百匹马,七八个或十几个马哥头,结伴同行。 在交通方便的大路上,它们每天走六十里,总可以获得一个歇站。 那作为马队的歇站的地方,总有人经营着马店。 每到日落时分,马店里的伙计便到城外或寨门外的大路口去迎候赶站的马队,这是西南一带山城里的每天的最后一阵喧哗。 马店常常是一所两层的大屋于,三开间的或五开间的。 底下是马厩,楼上是马哥头的宿处。 但是那所谓楼是非常低矮的。 没有窗户,没有家具,实在只是一个阁楼罢了。 马店里的伙计们帮同那些马哥头抬下了马背上的驮鞍,洗刷了马,喂过马料,他们的职务就完了。 马哥头也正如一切的西南夷人一样,一虽然赶了一天路,很少有人需要洗脸洗脚甚至沐浴的。 他们的晚饭也不由马店里供给,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个布袋,袋里装着包谷粉,歇了店,侍候好了马匹,他们便自己去拿一副碗筷,斟上一点开水,把那些包谷粉吃了。 这就是他们的晚餐。 至于那些高兴到小饭店里去吃一杯升酒,叫一个炒菜下饭的,便是非常殷实的阔老了。 在抗战以前,这情形是没有的,但在这一两年来,这样豪阔的马哥头已经不是稀有的了。 行走于迤西一带原始山林中的马队,常常有必须赶四五百里路才能到达一个小村子的情况。 于是,他们不得不在森林里露宿了。 用他们的名词说起来,这叫做开夜。 要开夜的马队,规模比较的大,而且要随带着炊具。 差不多在日落的时候,他们就得在森林中寻找一块平坦的草地。 在那里卸下了驮鞍,把马拴在树上,打成一围。 于是马哥头们安锅煮饭烧水。 天色黑了,山里常常有虎豹或象群,所以他们必须捡拾许多枯枝,烧起火来,做成一个火圈,使野兽不敢进前。 然而即使如此警戒,有时还会有猛兽在半夜里忽然袭来,咬死几匹马,等那些马哥头听见马的惊嘶声而醒起开枪的时候,它早已不知去向了。 所以,有的马队还得带一只猴子,在临要睡觉的时候,把猴子拴缚在一株高树上。 猴子最为敏感,到半夜里,倘若它看见或闻到远处有猛兽在行近来,它便会尖锐地啼起来,同时那些马也会得跟着惊嘶,于是睡熟的人也都醒了。 在云南的西北,贩茶叶的古宗人的驮马队是最为雄壮的。 在寒冷的天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