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VIP

【优化指导】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第2讲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北方,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2)北方民族融合趋势的发展,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3)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2.措施 3.影响 (1)它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 (3)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②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③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④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二、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 ①“三冗”问题,阶级矛盾尖锐。 ②积贫积弱局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2)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 2.内容及作用 3.评价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指导思想有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2)变法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3)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4)变法后期,宋神宗决心动摇及其去世,使王安石变法失去强大的支持。(5)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无法真正给农民利益。 1.特点 (1)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的,重点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学习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2.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以身作则、信心坚定。 (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2013·武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 神瑞二年(415),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冯太后、孝文帝)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材料三 “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 (3)材料四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从材料中找出孝文帝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需要仔细阅读、结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提炼;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教材知识,从封建统治者改革的根本目的出发,进行回答;第(3)问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和史证意识,注意从材料中归纳。 答案:(1)①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②受北方少数民族威胁; ③避开鲜卑保守势力; ④平城经济落后,而洛阳是数朝古都。 (2)①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使洛阳重新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3)改鲜卑姓为汉姓或改汉姓;“魏之先出于黄帝”。 1.进步性 (1)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政者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的问题只能加以调节、限制,不可能彻底解决,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的反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