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解剖日本这个特殊邻居(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理性解剖日本这个特殊的邻居(下)-历史论文 理性解剖日本这个特殊的邻居(下) 文 童夫 日本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三年前我去过日本,对这个有着深切的体会。日本给你的全部印象可谓“日本社会是一个有教养的社会”,眼前的这一切让你很难想象到其过往的历程,一本《菊花与刀》十分形象地刻画了日本人这种矛盾的性格。带着种种求证和不解,我特地逛了逛日本的书店,从有限的看得懂的书籍里发现,关于中国的书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研究介绍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第二类则是唱衰现代中国的。我不禁哑然失笑。 在变与不变中匍匐前行 70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在变与不变中匍匐前行。有着“考现学”之称的《冰眼看日本》(在日华人俞天任所著)一书,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日本人的良心”——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南京市民每年清明还只是去雨花台送花圈纪念中共先烈时,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就开始报道当年日本侵华罪行,让“南京大屠杀”成为日本国民的历史选修课,并为中国学者研究“南京大屠杀”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日本历史学者井上清是最早研究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学者,这位被日本右翼斥责为“非国民”的历史学者,多年来耗时耗力,收集整理大量证据,只为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并要求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归还中国。 有“让731魔鬼暴露于阳光”的日本学者常石敬一、作家森村诚一以及主张“每个日本人都有罪”的家永三郎……这让我联想到不久前日本学术界新闻发布会上,超过3000名日本学者明确反对安倍政权的“和平安保法案”,并指出安倍这一做法严重违宪。对日本文化有着深刻认识的学者唐辛子不由心生感慨:在高龄化的日本,日本知识分子的风骨依旧顽固地健在。 一个民族的本色,更多是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反应出来的。这一点,我在日本的一次旅游中感受颇深。 说实话,我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审视日本的,短短十多天,来去匆匆,仔细深思,恍然间觉得我心里有“两个日本”:一个是多年来耳濡目染看不见的日本;一个是活生生摆在眼前的日本。两个日本差距很大,恍如梦中,以至我都不敢承认——我眼里看到的那熟悉的一切,是真正的日本吗? 日本最繁华的国际化大城市,诸如东京,有大量高楼大厦,但根植于城市深处与人最为亲近的,还是那些上了年岁的古建筑,特别每座城市都有让日本自豪的众多神社(京都就有1400多座神社),几乎都是仿唐古建筑,看上去古朴而又时尚。四处的中国字,遍地的中式建筑,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根本感觉不到身处日本。 旅同归来,我买了一些日本人和西方人撰写日本的书籍,从中有了更丰富的感受。他们可不是专门为日本说好话的。 行走在很多游客趋之若鹜的世界级奢侈品集中消费地——银座的大街上,能感受到日本的历史感。更让我欣喜的是,当行至银座五街时,无意之中看到一个书道展的广告。我顺着广告的指引来到第6层楼,那里有4个书法展览,一个展室挨着一个展室,门口都写有展览者的信息,信息旁摆放着鲜花,前去参观者都身着正装,当你在参观簿上签下自己姓名的时候,会收到一件与书展有关的小礼物。 自小喜爱书法,每每看到这样的展览都喜出望外,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花了三个多钟头一览4个书道展,收获良多。虽然也有飞龙走笔的现代派意象书法,但更多的是尊重传统,且大多有深厚的功底,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书者的作品。 恍然间,我方悟出日本为何称“书道”,而我们谓之“书法”之差异。展览的整个过程,都有极强的仪式感,前来参观的人都像出席重大活动一样认真。在电梯里,我看见一对老年夫妇不断地在整理衣服,丈夫不停地打理妻子和服背面的皱褶。不论你何时前往,对每一位参观者而言,布展的主人都是兴高采烈,发自内心地鞠躬欢迎。 整个展场极其肃穆而安静,展览期间,还会有书者表演书道,当一幅作品写好后,大家才轻声鼓掌以示尊重。在国内我常常参观书法展览,这样的“仪式感”我之前从未感受到过。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为这样的场面深深感动。他们是真正以“道”的礼仪和规格,去尊重延绵不绝的传统文化,这种仪式感很容易升华为崇拜感。 我不仅为汉字诞生在中国而自豪,更为日本人如此虔诚般守护而动容。 这或许是我在银座的巧遇,我敢说,这样的巧遇于我而言,比银座任何高档的消费品都要珍贵。 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延绵千年割不断的根。如果说中华文化是棵大树的话,我们都在不分国界地守护并发扬光大。 日本人正在听从内心的呼声 有意思的是,正值我们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一个日本新闻机构开设了“写给未来的信”专栏,邀请各界人士诉说有关“战争与和平”的心声。信中只提两个简单问题:“对你来说,战争是什么”, “什么时候

文档评论(0)

159****65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