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最后一课》教学.pptVIP

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最后一课》教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二单元 · 爱国情怀 最后一课 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相关资料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学习目标 3.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热爱母语、立志学好母语的精神和信念。 通过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从分析人物入手,深刻理解重点语句,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阅读分析能力。 字词积累 膝 盖 诧 异 惩 罚 郝 叟 思 量 踱步 字帖 服帖 请 帖 xī chà chénɡ hǎo sǒu lianɡ duó tiè tiē tiě 字词积累 1.宛转:(歌声、鸣声)抑扬动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 本意)。 2.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3.思量:考虑。 4.诧异:惊奇。 5.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6.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1.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理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镇上的人、普鲁士兵;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朗士是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情节:课前-上课-下课。或者: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环境:(社会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初读课文 2.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哪些不同? (1)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2)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还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 (3)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句段品析 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句段品析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句段品析 3.“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与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句段品析 4.“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独立成段,有 什么作用? 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 号,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感情上引起了 小弗郎士强烈的共鸣。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最后一 堂法语课的深情,体现了他的爱国感情。 5.为什么要将韩麦尔先生称为“可怜的人”? 因为身为法语教师的韩麦尔先生,即将被迫永远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的学生,离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这该是多么痛苦啊! 句段品析 6.“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 大的不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韩麦尔

文档评论(0)

镜花水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