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
《寓言二则》提高练习
本课时编写:成都华阳实验小学 卿华玉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yuè lè)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shǔ shù)。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jué jiào).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滑王也爱听吹,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āi ái)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觉——( ) 装腔作势——( )
2.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3.把具体表现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句子画上“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 ,又喜欢 ,所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
。
齐湣王也喜欢 ,但他不喜欢 ,所以南郭先生偷偷地溜走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多选) ( )
A.齐滑王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B情况不明,好坏不分,会给投机取巧的人可乘之机。
C.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D.要认真的考察人,使不学无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6.从文中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写下来。
7.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雄伟——( ) 聚集——( ) 欢快——( )
8.整篇文章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从
、 、 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9.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10.如果你同作者一块儿走进大自然,你还能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文本阅读。
1.发现 装模作样
2.yuè shù jué āi
3. 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4.听吹竽 讲排场 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听吹竽 听大家一起吹
5.BCD
二、类文阅读。
6.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叽叽喳喳 唧哩哩
7.雄壮 汇聚 快乐
8.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的美妙声音 水的美妙声音 动物的美妙声音
9.拟人 树叶 歌手
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传递-接收”教学【设计思路】Unit 4 Part B(人教).doc
- “传递-接受”教学【教学设计】《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新版).doc
- “传递-接受”教学【设计思路】《海峡两岸的交往》(人教新版).doc
- “传递-接受”模式【教学设计】《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人教).doc
-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动脑筋.ppt
-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doc
- 《最后一课》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doc
- 《最美好的礼物》拓展-关于奉献的名言.doc
- 课内练习_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ppt
- 《最受尊敬的人》课件.ppt
- 【培优练习】Module 7 Unit 2(英语外研八上) (1).doc
- 【培优练习】Module 7 Unit 2(英语外研九上).docx
- 【培优练习】Module 7 Unit 2(英语外研六上).docx
- 【培优练习】Module 8 Unit 1 (英语外研一上).docx
- 课堂巩固4_菱形.ppt
- 【培优练习】Module 8 Unit 2(英语外研六上).docx
- 【导学案】《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物人教七上).doc
- 沉寂的雪原课文讲解.ppt
- 【培优练习】Module 9 Unit 2(英语外研九上).docx
- 【培优练习】Module 9 Unit 2(英语外研六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