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著名汉学家、红学家大卫•霍克斯.docVIP

怀念著名汉学家、红学家大卫•霍克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念著名汉学家、红学家大卫·霍克斯 为《红楼梦》所呈现的中国社会万千景象所吸引,倾其一生将其翻译成英文的大卫·霍克斯。 夏天休假后回到伦敦,我非常震惊地听到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去逝的消息。这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牛津学者,因其对广受喜爱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或如他所翻译的称作《石头记》)的翻译而闻名于世。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去年4月一个温暖、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拜访了他在牛津的家,那是一栋普通的、路过时极易错过的两层楼房。从狭窄的走廊出来后,他用传统的中国礼仪迎接我:双手抱拳在胸前,满面笑容。像任何一个中国老人一样,他用完美的汉语说“欢迎光临寒舍”。 在他有点拥挤的起居室坐下后,我们继续用汉语交谈。看着到处摆放的书--大部分是中文版的古典文学作品,和少量的现代小说--我开始有点明白他从中国学习归来的58年来,是如何保持其汉语流利的。“我好久没读大陆作家的新书了,”他说,语气中流露出一点遗憾。他的妻子简(Jean)端上温暖的英国茶和自制饼干。我们的谈话继续围绕着《红楼梦》这本大家都熟悉且喜爱的书展开。 60多年前,霍克斯第一次从他在牛津的中国同学Kean Qiu处借来《红楼梦》。书中人物的传奇故事以及所呈现的中国社会万千景象将他深深吸引住,《红楼梦》从此成为他一生的挚爱。1970年,他开始《红楼梦》的英译,历经10年艰辛才得以完成。为了专注于《红楼梦》的英译工作,他辞去了在牛津的教职--一次多么非凡的献身。 《红楼梦》交织着两条主线。一条是关于一个年轻贵族悲伤但浪漫的爱情故事,描述了他周围的女性--美丽非凡但命运多舛--和他在封建规则束缚下的挣扎。第二条主线则描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亡,反映了中国18世纪时期剧烈的社会变迁。作者曹雪芹没能完成作品,他留下的许多未知迷团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些学者兴趣的源泉。一个特定的词“红学家”(reddologist)指的就是那些致力于《红楼梦》研究的学者。 翻译这部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不仅因为它典型的中国特色,还因为它的哲学深度。更重要的是,作者许多的思想都通过贯穿始终的诗歌来暗示和象征的。我少年时第一次读到这部小说,之后又重读了两次,但仍然不知道我错过了当中多少思想。霍克斯面临的挑战更大:他要克服沟通两种具有巨大差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困难。但霍克斯敢于坚持他所遵循的“翻译一切”(translate everything)的原则,甚至包括双关语。 无疑霍克斯到达了他的目标。他精通中国文言文并有高超的英语修辞技巧,加上不倦的努力,使他得以跨越文化障碍,将这部杰作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英国读者的眼前和心灵里。对我来说,阅读他的英文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尤其赞赏他对承载小说核心主题的开篇诗的翻译。这首诗完整的意义,要到故事结束,当那个曾经娇纵的年轻人从贵族落魄为一个贫穷孤单的出家人并意识到生命中的好时光不过是一场飞逝的梦时才得到揭示。霍克斯将这首诗译得很美。我现在引用几行(参看注释): “世人皆知终可得到救赎, 但欲望太重的人得不到,得不到。 过去的显贵哪去了? 在他们长满青草的坟墓里。” (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 Where are 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 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 every one. ) 当然霍克斯在某些地方处理得也不太成功。他在书名中拒绝使用“红”字引发了批评,因为“红”对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文化,红与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有关:青春、爱、荣华和富贵。他不使用“红”,他将书名翻译成《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而不是《红楼梦》(Dream of Red Mansions)。他还将主人公的住所翻译成“绿怡馆”(House of Green Delight),而不是中文所表达的“怡红院”(Happy Red Court)。 他这么做可能是为了符合他自己的文化环境。正如他说:“如果能将这部中国小说带给我的快乐的一小部分呈献给读者,我就将不虚度此生。”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称赞他的作品为“我们时代最好的英译作品之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他的翻译没有让更广泛的英国读者所接受。他对《红楼梦》的爱仍然是孤独的。 在我造访期间,阳光透过小窗,洒在霍克斯的起居室里。他兴奋地回忆起在北京的生活,他告诉我,在1948年他是如何经历长达一个月的旅行后到达北京,开始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即使对中国人来说,这也是一门艰难的课程。翻开影集里的黑白相片,他说起在北京大学的欢乐时光和那里的朋友。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