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推广对常熟方言的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普通话的推广对常熟方言的影响   【摘要】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交流的日益频繁,方言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渗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潜移默化的对方言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此外,国家在校普遍推行普通话教学。种种原因都使得方言一步步向普通话靠拢,常熟话也正经历着这样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普通话;常熟方言;流变   一、常熟方言的生长土壤   1.悠远的历史变迁   常熟,位于长江三角洲,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五前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劳作,繁衍生息。现今,常熟市内依旧保留着多处崧泽、良渚等文化遗址。而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次子仲雍让国南下建立了勾吴,定居常熟。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之前的常熟,作为县并不是设在虞山镇的,直到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才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路。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由此看来,历史上的常熟一直归属于苏州管辖,因此常熟方言和苏州话也有着颇为深厚的渊源。   2.丰富的文化底蕴   众所周知,常熟处于吴地,自古以尚文为传统,因而常熟籍的文人自是不计其数,且分布在不同领域。常熟千百年来,以教育发达著称,县学、书院、私塾等教育机构的发展也是常熟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藏书也是常熟文化发达、积淀深厚的重要标志。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常熟方言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其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而近代常熟方言的发展,则应该是从清朝分治两县开始的。雍正四年(1726年),以琴川为界,划常熟县东境为昭文县,也就后来所说的东乡,划方塔这边为常熟县,也叫做西乡。由此常熟方言的发展就以环城路以内的一小块地方慢慢发展演变。而东西乡的常熟方言也一度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语言上的分化。   3.持续的社会发展   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依山傍水,素有“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此地物产丰富,商业贸易发达。辛亥革命爆发后,常熟重新合并为一个县,但东乡和西乡的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差距,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人员的流动,人员流动又促使了语言的融合。解放后,常熟方言的语言结构基本稳定。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外地人口来到常熟,使常熟方言融入了更多的语言成分,普通话的推广以及越来越多的语言形式也使常熟方言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   二、常熟方言的特点   1.常熟方言语音上的特点   常熟方言是吴方言中保留古音最完整的方言,就普通话而言,它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而常熟方言有八个声调系统,这在方言中是不多出现的。而唐朝时期,古人说话就有八个音调,因此常熟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和唐朝的发音十分接近的。加之常熟独特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北部吴语和南通官话的交界处,使其更具有研究价值。同苏州评弹音一样,常熟方言保留了平翘的分别,比如食堂(shí-táng),常熟话读做[she-dàng];司法(sī-fǎ),常熟话读做[sī-fā];再加上常熟话的音调与周边流行的苏州音、上海音有一定区别,人称代词也很不一样。比如“吾否眍”的意思就是“我不要看”,在这里“我”字的发音就是“吾”;“嫩啦啊俚”的意思就是“你在哪里”,这里的“嫩”就是“你”,“啊俚”就是“哪里”。其他代词如“这些”在常熟方言中念作“俚点”,“这里”也念作“俚郎”等等。   2.常熟方言词汇上的特点   从听感上讲,常熟话可能是旧苏州府吴虞昆嘉诸县中离府城音最为疏远者。然而在词汇上,常熟话与苏州话有着很高的一致性。比如“夯巴郎当”就是“全部”的意思;“滴粒滚圆”就是形容很圆;“否泥否赛”就是形容人不正经或者做事不牢靠;“投五投六”则是“没有目标”的意思。除了一些四字短语外,常熟词汇的特点也体现在对一些动物的称谓上,如“猪”的话,常熟方言里会说“猪耨耨”,鸭的话会说“啊遛遛”。关于颜色的词汇也同样如此,比如常熟人对于“红”的说法,就是“旭旭红”,“黄”就是蜡蜡黄。   3.常熟方言语法上的特点   常熟方言有着一些自成系统的东西,不仅仅是保留着8个声调的古音而已,除了语音和词汇上各具特点外,常熟方言的语法也保留了许多文言文的用法,比如“昏特哉”意思是“昏头了”;“弗要舌格乱盘哉”意思是“别瞎讲了”。“哉”在这里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了”,相对于苏州的其他地区,常熟方言里的“哉”是比较独特的,也是一种存古的表现。   三、普通话的推广   1955年,国家有关部门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立了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此后国务院以“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三大任务,大力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改革开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