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 第四节 古陵墓建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建筑 第四节 古陵墓建筑 一、陵墓构成 陵墓构成包括陵墓建筑、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和随葬品三部分。 我国现存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第一种,地面和地下建筑规模都很庞大,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就地开放;第二种,地下规模与布局不适于人流行动,多集中、复制展示,如洛阳的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二、古陵墓类型 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 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主要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河南巩义宋陵、宁夏西夏王陵、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如孔林、司马迁墓、岳飞墓等。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群、I匹tJll焚(b6)人悬棺葬和麻浩崖墓等。 三、古陵墓结构 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 (一)地下部分 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墓室中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从打开的墓穴看,五代前蜀王建与清代乾隆墓穴地宫都有石像雕刻。 (二)地面部分 1.封土 大约殷末周初,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春秋战国后,坟头封土愈来愈大,特别是帝王陵墓更为高大。封土形制,是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 “覆斗方上”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逐渐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像倒扣的斗,形成下大、上小的正方形台体。因其上部是一方形平顶,好似锥体截去顶部,故称方上。这种封土形制沿用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后来又被宋朝选用,秦始皇陵墓的陵冢形体最大。 “因山为陵”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之中,以整座山体作为陵墓的陵冢,既体现帝王浩大气魄,又可防盗。唐代帝王陵大多采用此形式,如唐昭陵、乾陵等。因山为陵制度,源自汉文帝霸陵。东晋诸帝亦多因山为陵。南朝诸帝也多仿照。 “宝城宝顶”是在地宫上方,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高出城墙的穹隆状圆顶称宝顶。在宝城之前,有一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称“方城明楼”。明清多采用宝城宝顶形式。 2.陵园建筑 帝王陵园的地面建筑,除上述封土外,主要有3个部分。 祭祀建筑区,建在陵冢前方,是封闭的多进庭院建筑群,供祭祀之用。早期称“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秦始皇陵北部设有寝殿,开创帝陵设寝先例。明代帝王陵园祭祀建筑区由棱恩门、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房等建筑组成。清代改棱恩门、祓恩殿为隆恩门、隆恩殿。 神道是从陵园大门直达棱恩门的大道,又称“御路”、“甬路”。唐以前神道并不长,在道旁置少量石刻,在神道入口设阙门。唐朝陵前神道石刻增多,形成大型“石像生”石刻群。明清,帝王陵神道发展达到高峰,明十三陵神道长7千米,清东陵神道长5千米。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是为帝王守护陵墓的官吏值守居住的地方。为防止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陵均有护陵监。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四、京外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一)纪念性帝陵 1.黄帝陵: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是我国保留最古老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顶,山下有汉代始建的轩辕庙与之呼应。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陵冢始建于春秋,总面积4平方千米,高3.6米。陵前设祭亭,内立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 2.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建筑造型为蒙汉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主体建筑由3座蒙古包式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 (二)著名的帝王陵墓 1.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是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在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7年,仿咸阳宫规模修建。陵区分陵园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3千米;内城近方形,周长2.5千米。墓冢封土为覆斗方上式,原高120米,现陵丘残高46米。陵园地面祭祀建筑荡然无存,在陵区东侧发现兵马俑坑,兵马俑再现了秦统一六国时雄伟的阵容;在陵区西侧发现了铜车马坑、马厩坑及造墓人葬坑。 2.西汉帝陵:西汉共有11位皇帝,除汉文帝霸陵因山为陵外,其余皆为方上形式。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上的石雕“马踏匈奴”,为现存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