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选择题 解题技巧 密山市第一中学 刘丹 做错选择题的“五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或者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比如: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因,也可能是外因)和根本原因(一定是内因);不能区分现象与本质;不能区分整体和部分等。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缺乏时空观念,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4.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混淆。 5.盲目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材,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以偏概全类 二、表述绝对类 三、答非所问类 四、时空错位类 五、因果倒置类 六、违背常理类 一、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以偏概全 题型解读:以偏概全是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的最常见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选择题。这些干扰项反映了试题材料的部分信息,从某一角度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涵盖材料的全部信息或者不能从整体来把握材料的信息以偏概全。 记述 出处 “亲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袁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袁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例题(2017·全国1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C 答案解析 D项的错误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二、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表述绝对 题型解读: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结论一般有程度性的限制,表述绝对的历史结论一般是错误的,此类选项设置陷阱往往会出现完全、普遍、彻底、最……等形容词。但是,如果题干材料能够进行对比,那么就可以得出绝对化的结论。 例1(2016·全国1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了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C 答案解析:B项“背离了”、D项“断绝”表述绝对,都是错误的。 例2(2014·全国1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C 时间 地位变化的趋势 唐高祖时 道教地位上升,佛教地位下降 武则天时 佛教地位上升,道教地位下降 唐武宗时 佛教地位下降 三、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答非所问 题型解读:答非所问是高考选择题设置干扰项的重要形式,此类试题有两种主要形式:第一、与材料无关。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材料没有关系,不符合题于“上述材料表明”的限制条件第二、不符合设问的问题。比如,设问要求回答特点,但是选项却列举历史事件的内容;要求答本质,但是选项中却列举现象。 例1(2016·全国3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A 答案解析: B项、 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答非所问。D项,与题意相反。 例2(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解析:A项和B项中的与史实相悖,排除;D项是现象,排除。 C 四、选择题选项设置陷阱——时空错位 题型解读:时空是历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具体的、不可能重复,是指它们都有特定的时空内涵,但是,很多不同时空内涵的概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多高考试题利用这一特点,选择相似的历史事件作为干扰项,解答此类问题考生必须有牢固的基础知识,牢固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将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去记忆、理解和分析。 例题(2016·全国2卷,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