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总).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阶级之为阶级,要当于经济政治之对立争衡的形势求之。   经济上,在一社会中生产工具与生产工作分家,占有工具的一部分人不工作,担任工作的一部分人不能自有其工具,就构成对立之阶级。   经济上之剥削阶级,即为政治上之统治阶级,此一恒例,殆不可易。   生产技术不进步,所生产的不富就不能无阶级。   人类历史先形成社会阶级,然后一步一步次第解放它。每一步之阶级解放,亦就是人类理性之进一步发展。 一、何谓阶级     在农业社会如中国者,要论其有没有阶级,则土地分配问题自应为主要关键所在。   第一,土地自有买卖,人人得而有之;   第二,土地集中垄断之情形不著,一般估计,有土地的人颇占多数。    在工业上缺乏商业的刺激,在商业上缺乏工业的推进,就在这两大限制之下,中国工商业往复盘旋两千多年而不进。    秦汉以来之中国,单纯从经济上看去,其农业生产都不会演出对立之阶级来。所可虑者,仍在 政治势力之影响于土地分配。 二、中国有没有阶级    中国社会在政治上之得解放于封建,较之在经济上尤为显明。   中国之封建贵族,惟于周代见之。自所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实际即早已废除。    君临于四民之上的中国皇帝,却当真成了“孤家寡人”,与欧洲封建社会大小领主共成一统治阶级,以临于其所属农民者,形势大不同。   旧日中国是平等无阶级的社会,但却不妨说它阶级不存在。这就是: ——独立生产者之大量存在 ——在经济上,土地和资本皆分散而不甚集中,尤其是常在流动转变,绝未固定的垄断于一部分人之手 ——政治上之机会亦是开放的,科举考试且 注意给予各地方以较均平之机会。 三、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中国是否是一国家 绪论里面有讲到,中国是唯一特殊之事,不属于普通国家类型。罗梦册先生著《中国论》一书,强调中国为“天下国”。他说中国一面有其天下性,一面又有其国家性,所以是“天下国”。中国不是一国家,政治上表现为消极无为,又可从其缺乏国际对抗性见之。 中国与西洋对照图: 中國 天 下 團體 家 庭 個人 西洋 天下 團 體 家庭 個 人 1,“天下”泛指社会或世界人类或国际等; 2,“团体”指国家或宗教团体或种族团体或阶级团体等; 3,“家庭”兼家族亲戚等而言; 4,字体大小即其意识强弱位置轻重之表示。 第十章:治道与治世 治世: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谁亦不碍谁的事,互相配 合起来,社会构造见其妙用,一切关系良好。 治道:放宽说,即指此全部社会构造(特殊制度在内),及一切所以维系而运用之者。简单扼要的说,则”修身为本“一句话,亦未尝不可以尽之。而语其根本,则在人类的理性。 第十一章: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循环与一治一乱:社会秩序混乱,无法维持,于是天下大乱。在大厦大看之后,皇帝是推倒了,人民亦死伤无数。久之,大家都受不了这种痛苦,而人心厌乱。此时再有创世之主出来收拾残局,隐居不世之士亦从其悲悯心怀,出而救民水火,而人口亦已大减,于是治道又可回复。一经休养生息,便是太平盛世。但承平日久,又要乱,乱久又治。此即中国历史上所特有的一治一乱之循环。 不见有革命:革命之社会之改造,以一新构造代旧构造,以一新秩序代旧秩序,像资本社会代封建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中国历史所见者,社会构造尽或一时破坏时效,但不久又见规复而显其用。它两千年来只是一断一续,断断续续而已,初无本质之变革。 第十二章:人类文化之早熟 西洋文化是从身体出发,慢慢发展到心的,中国却有些径直从心发出来,而影响了全局。前者是循序而进,后者便是早熟。 第十三章: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西洋人从身体出发,而进达于其顶点之理智;中国人则由理性早启,其理智转被抑而不申。而使中国由此遂无科学,长于理性短于理智,陷于盘旋不进。由此中国文化的五大诟病:幼稚,老衰,不落实,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途,暧昧而不明爽。 总结: 中国文化十四特征,总不外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个问题而已。中国的伟大非他,原只是人类理性的伟大。中国的缺欠,却非理性的缺欠(理性无缺欠),而是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缺欠。所有中国文化之许多特征,其实不外一“文化早熟”之总特征。早熟就是早熟,更无谁使之早熟者。偏此偏彼,中西互见,不得问其何为而偏。一切文化都是创新,不徒为外缘之适应;愈伟大的文化愈不是。 感悟: 此书著于1949年,离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之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