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登高》说课.pptVIP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登高》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 登 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登 高 说课内容 教学得失 说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二单元 《杜甫诗三首》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颠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本单元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四位名家的七首作品。 杜甫晚年流寓夔州,在去世前三年写的《登高》被誉为“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和极高的鉴赏价值。诗歌通过登高所见所闻,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再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这首七言律诗句句押韵,语句凝练、情景交融,学好此诗,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登 高 说课内容 教学得失 学情分析 2、学生对杜甫的诗歌积累较多,对杜甫诗歌名句比较熟悉,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情感韵味”,缺乏文学鉴赏能力。 1、经过高一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积累,学生能结合注释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但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会对其产生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的思想。 二、说学情 课程标准 语 文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 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均衡 而有个性地发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登 高 说课内容 教学得失 诵读诗歌, 了解基本内容 分析诗歌的意象, 品味作者的情感。 背诵全诗,感悟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登 高 三、说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登 高 说课内容 教学得失 采用“三主六步”教学模式 基本 理念 我校积极推行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高效教学”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情总结出了东营市第二中学的诗词鉴赏教学模式…… 基本 环节 “三主”是指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六步”是单元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诵读,把握音节;翻译诗句,理清结构;赏析诗句,感受意境;学习写法,感情诵读;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四、说模式 四、说模式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指导诵读,把握音节 翻译诗句,理清结构 赏析诗句,感受意境 《登高》教学环节 学习写法,感情诵读 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登 高 说课内容 教学得失 《登高》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探究法 品味语言特色 感受情感变化 思考质疑探究 讨论解决问题 五、说方法 鉴赏法 学生充分参与 挖掘集体智慧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登 高 说课内容 教学得失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5分钟 2.指导诵读,把握音节 5分钟 3.翻译诗句,理清结构 10分钟 4.鉴赏诗句,感受意境 15分钟 《 登 高》教学设计 六、说设计 5.学习写法,感情诵读 5分钟 6.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5分钟 环节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时间 5分钟 【设计意图】单元导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单元教学总体架构,对作者简介和背景的介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走进诗歌本身,目标明确可以做到学习上“有的放矢”。 《蜀道难》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 《登高》 唐诗 第二单元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琵琶行》 《锦瑟》 《马嵬》 李商隐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7岁学诗,15岁扬名,与李白并称”李杜”。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读书游历(712-746) 陷贼与为官(756-759) 漂泊西南 (760-770) 杜甫(712-770)生平经历 困陷长安(747-755)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为止,11年中一直漂泊在外。写这首诗已经是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