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讲义.ppt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讲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容索引;主要线索归纳;政治模块线索 线索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 (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一语点拨] 演变脉络:秦朝建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走向顶峰。 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一语点拨] 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线索2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两汉 开始:西汉 衰落:东汉末年;隋唐宋明清 产生于隋,确定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一语点拨] 选官模式和选官依据的变化是:世官制(爵位、血缘)→军功爵制(军功)→察举制(名望、品行)→九品中正制(门第)→科举制(才学)。;线索3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 (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 (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 (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 (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代设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 (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一语点??]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程度越来越深入,从而加强了皇权,也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十分有限。;经济模块线索 线索1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 (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 (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杠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 (3)农作物的推广。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 (4)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汉朝西北地区的龙首渠、隋朝修大运河等。;(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如唐代的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 [一语点拨]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精耕细作。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业经验的积累等。;线索2 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一语点拨] 古代商业发展的要素包括:商人、市场、货币、城市商路和国内外贸易等。每一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水平和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线索3 “市”的发展演变 (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代:城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官府直接管理。 (3)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整齐划一。 (4)宋代: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5)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一语点拨] 在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宋代是一个转折点。宋代以前是严格限制阶段,宋代以后放宽限制。;线索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文化模块线索 线索1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孔子——仁、礼结合,为政以德、中庸、有教无类。 (2)孟子——仁政,德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3)荀子——仁义王道,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 (4)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朱熹——理是“三纲五常”,理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6)明末清初儒学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一语点拨] 发展过程:形成(春秋战国)→受打击(秦朝)→成为正统思想(西汉)→进一步发展(宋明时期)→新发展(明清之际)。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甚至外来的思想以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其思想特点是民本主义;重群体,轻个体;重人伦,轻自然;崇老尚古。;线索2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一语点拨] 古代中国市民文化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搜神记》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元(散曲和元杂剧)→明清(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