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考察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文化考察报告 梅里吴墟 泰伯庙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约在三千多年前,建立在长江下游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勾吴(即吴国),它的国都就在古梅里,即今梅村镇,史称故吴墟。建立这个文明古国的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至今梅村有泰伯庙,鸿山有泰伯墓。这些遗迹是吴泰伯留下来的,是人们纪念开发江南始祖的名胜之地。梁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写道,无锡县东皇山有泰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臣昭以为即宅置庙。吴泰伯在梅村的遗迹,可在不少古籍史书中查到。 公元前十一世纪,黄河流域已进入商周文化时期,居住在岐山(今属陕西)周原的姬姓部落,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逐渐兴盛起来,准备翦商。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有子名昌,少有圣德。古公亶父说:“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他把孙子昌择为继承人。泰伯、仲雍为了成全父意决定让位。他俩在古公亶父患病之日,托言到终南山为父采药,各骑烈马跋山涉水,南奔到江南荆蛮之地,定居下来,和当地土人一样,“断发纹身”。并在梅里筑了城,自号“勾吴”,成为开发江南的先祖。《史记》载:“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泰伯。”自泰伯作吴,至第五代周章,周武王克商,分封诸候,求泰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接受了周天子的伯爵封号,成为西周在南方的同姓诸侯国。其后,周章少子赟,也受周武王分封为安阳侯。自泰伯至王僚,共二十三君,皆以梅里为国都。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阖闾称王,始迁都姑苏。四十一年后,吴国被越国所灭。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留在现无锡的吴文化古迹,除泰伯庙、泰伯墓外,还有以安阳侯周赟得名的安阳山,阖闾派刺客专诸刺王僚的专诸塔(在今无锡市区),派要离刺王僚之子庆忌的要离墓,以及吴越春秋时伍子胥筑在今无锡市滨湖区闾江村的阖闾城。 ???? 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云: 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 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梅村镇作为古吴国的建都地,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吴泰伯的传说以及和吴泰伯有关的文物古迹。传说当年泰伯、仲雍,来到荆蛮之地,正值黄梅季节,洪水泛滥,一片泽国。泰伯、仲雍南奔到这里,前行时被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泰伯纵马渡河,水流湍急,马夫下水托住马腹时,被恶浪卷走。如今这条河叫“皇渡河”;发现马夫尸首的河浜叫“马夫浜”。泰伯纵马渡河后择高地暂住,临时用来搭棚的杨树桩,几天就抽出了新芽,泰伯认定这里是个好地方,就定居下来,和土人一起劈荆棘,排洪水,种庄稼,传播中原文化。至今梅村镇尚有泰伯居住过的原始村名“荆村”和“蛮巷”。在梅村镇西北五里的地方,一名鸭城桥,一名猪羊巷,传说是泰伯教民养鸡鸭养猪羊的地方。还有泰伯排除水患开凿的一条河叫“伯渎河”。泰伯殁于梅里,就葬在离今梅村九里的鸿山(皇山),泰伯居住留下来的旧宅就列为祀庙,即泰伯庙。每年正月初九日为泰伯诞辰,形成传统庙会,至今不变。 东汉时,桓帝刘志于永兴二年(154),敕命吴郡太守糜豹于泰伯旧宅修泰伯庙。泰伯受皇帝圣命列入地方祀典。以后列代朝廷对泰伯都有封赐,并修葺和保护泰伯庙。北宋元佑七年(1092),诏称“至德”。元符三年(1100),谥泰伯为“至德侯”。崇宁年间,因泰伯庙小不合规制,无锡知县姜文魁在旧址扩建大殿,两庑、头门、坊表、照池。万历二十四年(1596),倪珵捐资重新修葺。天启年间,知县吴大朴重修。康熙元年(1662),知县吴兴祚又修,以后在康熙三十九年,乾隆三年,嘉庆六年,嘉庆二十三年,道光二十九年都有修葺,庙宇更为辉煌。 泰伯殿,连同原有的玉皇殿、关帝殿是一组古典群体建筑,东院有三让堂、尊德堂、大夏堂、古吴社庙(让王小殿)。西院有德洽堂、采芝堂、云山深处、宝珠精舍、隔凡楼等建筑,后历经太平军之役、日军侵华、“文革”,泰伯庙遭到严重破坏。之后进行大修,基本保持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 梅村镇街口竖立着一座大牌楼,高大雄壮,上面大书“至德名邦”、“梅里高风”题额。前行跨过伯渎河桥,街西进入泰伯庙通道,广场前巍然屹立又一座大牌楼,二层,飞檐翘角,前列狮子。正面由书法家启功书写的“江南第一古镇”金字匾。后有苏局仙书写的“勾吴古都”大匾。越过广场,面南而立的就是泰伯庙了。 棂星门和享堂 ? 泰伯庙,总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四周筑黄石围墙。庙前一泓照池,上跨单孔拱圈小石桥,名“香花”。桥北立一座高大的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石坊北为棂星门,竖立六根大石柱,青石质,分两截镶装而成。每根石柱高达六米,中间两根雕刻云龙花纹。两旁柱上饰有仙鹤云纹,形态自然,庄严古朴。 棂星门后为泰伯庙第一进建筑——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前院植松柏,立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泰伯庙碑。享堂前列石狮子一对,旁遗存石人

文档评论(0)

xiedenglo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