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讲义资料.doc

崔静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讲义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训练朗读能力;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学会文章段与段自然过渡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1、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为民,在去世后也没有为家人留下一分一毫。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课件出示周恩来生平成就,指名学生朗读) 2、他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从小就树立了一个目标。 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解题:什么是崛起?(兴起);换言之就是?(为中华之兴起而读书) 3、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目标呢?凡是有因必有果,请大家打开课本去探寻原因。 板书:因: 果: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处理字词。 默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及不认识的字。 学生汇报:灯红酒绿,得意扬扬、耀武扬威、 惩处、衣衫褴褛、铿锵有力 学生共同解决,教师归纳总结正确解释。 指名读词;齐读词。 指导书写。 学生先找出笔画较多,字形较复杂的生字进行观察,然后说出这些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嚷:笔画较多,注意书写时对笔画在格子里的分配。 巡:走之底上的三笔应为撇点,注意写的瘦长。 惩:切勿写成左右结构。 教师归纳并师范写。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指导。 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 过渡:解决了生字,现在我们一起正式进入本课课文的学习。十二岁时,周恩来来到东北沈阳,这时的东北正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下?请大家读一读前5个自然段。 默读1---5自然段,并思考:当时的沈阳处在什么情况之下? 生汇报。(处在被帝国主义列瓜分占领的情况之下。) 那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周恩来与伯父有着这样一番对话,大家在书中找出来读一读。 三名学生表演这番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他们在谈论什么?为什么不能进入租界?(能否进入租界,结果是不行,因为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想想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此时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还不是切身体会到的,而是听伯父说的,不代表他的真实感受,所以要加引号。) 租界是什么?(外国人强占中国的一些土地,作为进一步侵略的据点。) 这番对话之后,周恩来将它忘怀了吗?(没有)从哪能看出来?(他提出三个疑问质疑这件事。) 齐读第6自然段,读读周恩来心中的疑问,注意语气。 本段隐藏着一个写作技巧,这句话对前后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家找一找。这种句子被称为“过渡句”。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启下”一起跟周恩来去租界看看。 学习课文的7、8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七自然段,看看租界给周恩来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汇报。(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出示表现租界灯红酒绿的图片以及描写租界的句子。 除了灯红酒绿还能用其他形容词形容一下租界吗?(奢华,热闹,纸醉金迷) 是的,此时的租界地是一派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景象,而此时的中国人过得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出示当时旧中国百姓悲苦生活的图片。 生观察就中国图片,并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 )的中国。生说,师相机板书: 贫穷 落后 软弱 再读第7自然段,谈谈对此事的感受。(气愤、愤慨、为国人悲哀)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过着那奢靡的生活,而中国老百姓确生活得那么艰难?(因为中华不振) 过渡:此情此景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气愤,但更令人义愤填膺的事情还在后面。 请大家默读第8自然段,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生汇报,教师通过课件练习题进行归纳: 一个(得意扬扬)洋人,把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的亲人(轧死了)。 生填空。 读了这句话,你心中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外国人撞死了人还可以得意扬扬) 从“得意扬扬”和“衣衫褴褛”中你读出了什么?(中华不振) 遭遇了这样的不幸,那名妇女理应依靠谁去帮助她?(政府,警察)可是结果呢?(不但不帮助,反而还把受害者家属训斥了一顿)为什么?(中华不振) 面对着一切,周围的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