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VIP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安乡一中 李巧莲 岳麓版教材补充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它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流域。这个转变由开始到最终完成,其过程如何?原因何在?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知识结构 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时间:两晋之际 唐安史之乱后 两宋之际 共同原因:战乱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分布: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以北 特点: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⑴中原人口南迁 ⑵社会环境 ⑶原有潜力 (4)统治者重视 过程:⑴孙吴东晋南朝开发 ⑵中唐以后 ⑶宋都南迁后 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或图片,总结出我国汉代经济区域的划分情况及各自的特点。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 ——《史记·货殖列传》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汉代四大经济区 ●探究二:总结我国从战国到东汉经济区域的特点。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汉代四大经济区 2 、四大经济区的特点及成因: 区域 特点 山东 传统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山西 江南 不利开发,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龙门、碣石以北 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寒冷、土地贫瘠,经济落后 从这一表格,我们又可以看出四大经济区呈现出的总特点是什么? 总的来说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材料一:《颜氏家训》中说:“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之毡帐;及来河北,不信二万斛船。”   材料二:《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从以上两则材料,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古代南北经济差异很大,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居于经济重心地位,南方长江流域经济不发达,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山东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 山西 塞外放牧 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史记》 江南越族人的生活 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 二是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 三是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这种情况到唐朝时有所改变,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本总结出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永嘉行 唐·张籍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755-763年安史之乱示意图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靖康之乱 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知识链接】?古代人口迁移与今天民工潮的区别 当前的民工潮实际上就是人口的迁移。我国现代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不同于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多是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农业发展的条件被破坏,人民无法生存而被近进行。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时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三次高潮) 两晋之际 中唐 原因 八王之乱 安史之乱 靖康之乱 (战乱) 两宋之际 大量的人口南迁,到底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改变? ●探究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