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疫苗的发展历程;;*;疫苗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疫苗是指利用病毒或细菌等经过严格复杂的技术工艺制造的生物制品。按其性质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过去曾习惯于把用细菌菌体制造而成的称为菌苗,如:伤寒菌苗、卡介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等;把用病毒或立克次体制成的叫疫苗,如麻疹疫苗、狂犬病疫苗等;类毒素是把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经甲醛(福尔马林)处理后,使之变成无毒而仍保留其免疫性能的制剂,如: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等。
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开始应用提纯抗原和人工合成有效抗原成分的方法制造免疫预防制剂,难以抗原类别命名。
按国际惯用名称,凡自动制剂统称为“疫苗”。; 疫苗的现代定义可以是:通过注射或粘膜等途径接种的,可以诱导针对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从而获得保护或消灭这种致病原的蛋白、多糖、核酸、活载体或感染因子统称为疫苗。
;;(1)按性质划分:灭活疫苗、活疫苗,重组基因疫苗。
(2)按剂型划分:液体疫苗(DPT)冻干疫苗(冻干BCG)。
(3)按成分划分:普通疫苗,提纯疫苗。
(4)按品种划分:单价疫苗,多价疫苗。
(5)按含吸附剂划分:吸附疫苗(吸附DPT),非吸附疫苗(MV)。
(6)接使用方法划分:注射、划痕、口服、喷雾用。;;淋巴液 血液 组织液 粘膜表面;免疫应答取决于机体、抗原和疫苗使用三个方面的因素;1、机体方面的因素;2、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3、疫苗方面的因素;;(一)免疫预防的经验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预防天花的国家。公元10世纪,唐、宋时代已有接种人痘的记载。当时,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4种。采用痘痂直接放在健康人鼻子内,或把痂皮先行烘干,研成粉来再吹进鼻内,也有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疤浆的衣服给小儿穿。 ; 这种人痘苗,有时苗(生苗)与种苗(熟苗)之分。取其痂为苗是名时苗,专用种痘痘痂为苗是名熟苗,其苗传种愈久,则苗力提拔愈精,人工之选练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犹存,所万全而无??也。若时苗能连种7次,精加选练,即为熟苗。这种反复地选痘苗的方法,基本符合现代疫苗选育的科学原理。
; 1688年,俄国派人到中国学习种痘技术,以后人痘法传入俄罗斯并采用针刺法。18世纪初,爆发俄土战争,人痘法由俄国传入土耳其。1721年人痘法开始在英国使用。1743年德国推行人痘接种,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使用。1744年人痘法传入日本,1763年传入朝鲜,并传入亚洲其它国家。 ;(二)免疫预防的实验时期;;1、爱德华·琴纳和牛痘苗的发明;;2、列文虎克(Anang Van Leeuwen Hotk)和微生物的发现。;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9世纪末20世纪初,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迅速发展,促使更多的免疫预防制品问世,由于有些微生物不易减毒,有的即使毒力消失,往往其免疫原性也随之消失,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毒力返祖的问题。于是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灭活疫苗的研究,大批灭活疫苗相继问世。 ;1798年天花疫苗问世
1884年,Salmon和Smith用加热灭活的猪霍乱免疫鸽子,证明可保护活菌攻击。
1885年首次在人群中使用减毒活病毒(狂犬病)疫苗
1890年,Kitasato和Behring用三氯化碘处理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减弱其毒性,用以注射动物,制成能中和毒素的抗毒素,建立血清疗法,并为制备类毒素打下基础。
1892年,Haffkine研制成霍乱活疫苗。;1896年,Kolle报告用56℃lh灭活霍乱菌,制备成霍乱疫苗。
1897年,Haffkine采用70℃lh灭活鼠疫杆菌,制备成鼠疫疫苗。
1895-1898年,Pfeiffer、Kolle和Wright几乎同时分别将伤寒疫苗用于人体。
1913年,Behring提倡用白喉毒素和抗毒素免疫。
1915年,Widal开始使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
;1921年,Calmette和Guerin研制成功卡介苗(BCG)并正式用于人体。
1923年,Glenny和Ramon提出用白喉类毒素作人群免疫;同年,Madson首选使用百日咳疫苗。
1924年破伤风类毒素(TI)问世
1926年百日咳疫苗问世
1927年,Ramon和Zoeller将破伤风类毒素(TT)作预防接种。
1930年,Theiler成功地将黄热病病毒在鼠脑内传代;1932年,他将强毒通过鸡胚组织培养传代,获得了对猴和对人的弱毒株。1937年制成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1909年第1个减毒活细菌疫苗——卡介苗(BCG)问世,预防结核病
;1932年,Sellard和Laigret研制成黄热病疫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