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2016.4.18)培训课件.ppt

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2016.4.18)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碳化变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煤中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增加,继续生成瓦斯。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瓦斯从煤、岩层涌出的形式: ● 缓慢、均匀、持久地从煤、岩暴露面和采落的煤炭中涌出,是矿内瓦斯的经常来源。 ● 在压力状态下的瓦斯,大量、迅速地从裂隙中喷出,即瓦斯喷出。 ● 短时间内煤、岩与瓦斯一起突然由煤层或岩层内喷出,即煤、岩和瓦斯突出。; 瓦斯隧道:隧道内存在瓦斯逸(涌、突)出的隧道,其 与瓦斯涌出量瓦斯压力无关。 瓦斯工区:隧道内存在瓦斯逸(涌、突)出的工区,其 与瓦斯涌出量瓦斯压力无关。 吨煤瓦斯含量:每吨煤含有的瓦斯数量,系游离瓦斯 与吸附瓦斯量的总称(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岩)层以及采落的 煤(岩)涌出的瓦斯量(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煤矿):平均每产一吨煤涌出的瓦 斯量 (m3/t) 瓦斯浓度:空气中瓦斯含量与空气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 表示 瓦斯压力:隧道开挖前煤(岩)中瓦斯的原始压力; 绝对瓦斯涌出量包括以下部分: ● 掌子面瓦斯涌出量。 ● 未支护段隧道周边壁面瓦斯涌出量。 ● 已支护段(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隧道周边壁面瓦斯涌出量 ● 爆破散落煤(岩)体瓦斯涌出量。 ● 出渣运输途中(隧道内)煤(岩)体瓦斯涌出量。 绝对瓦斯涌出量与隧道开挖进尺和施工组织安排有关。;;●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既看不到,尝不出,也闻不出,所以是很危险的。要检查空气中是否含有瓦斯极其浓度,必须使用瓦斯检测仪器。 ● 甲烷比空气轻,其相对密度为0.554。(在标准状态下,1m3甲烷的质量为0.7168kg,而空气的质量为1.293。)在风速低的情况下,常积聚在隧道拱部、冒落区顶部等处。 ● 甲烷的扩散性很强,扩散速率是空气的1.34倍。如果从一处涌出甲??,随着隧道内空气的流动,就能扩散到隧道内任何瓦斯容易积聚的位置。;● 甲烷不易溶于水,有很强的渗透性,能穿过煤层或岩层的微小孔隙。 ● 甲烷无毒,但空气中甲烷浓度的增高会导致氧气浓度的降低。 当空气中甲烷浓度为43%时,氧气浓度将降至12%,人会感 到呼吸困难; 当空中甲烷浓度为57%时,氧气浓度将降至9%,人会处于昏 迷状态。 ● 甲烷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甲烷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高温热源能燃烧和爆炸。;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隧道内的H2S主要是由硫化矿物水化和有机物腐烂所产生的,有些岩石中也能释放硫化氢。 硫化氢的毒性,即使吸入微量时也会引起头疼、目眩,中毒的进一步扩展会诱发支气管炎。此气体对眼睛剌激强烈,会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此外,即使微量时,也会立即感觉到臭味,在空气中停留一会就会使嗅觉麻痹,即使达到危险浓度也不会感觉出来,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隧道内空气中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0.00066%(6.6ppm)。 广(安)邻(水)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成兰铁路龙门山隧道等;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硫磺气味及酸味,比空气的相对密度大,易积聚在隧道底部,易溶于水。隧道内含硫矿物氧化、燃烧及在含硫矿物中爆破都会产生SO2,含硫岩层也会涌出SO2。 SO2能被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的富水粘液吸收,刺激眼粘膜和鼻咽等粘膜;在潮湿的矿内,能与空气中水分结合缓慢地形成硫酸H2SO4,使其刺激作用更强。当空气中浓度为0.3~1ppm时,健康人可由嗅觉感知,使呼吸道轻度收缩。 隧道内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5%(5ppm);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气体。CO随空气吸入体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并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不仅减少了血球携氧能力,而且抑制、减缓氧和血红蛋白的解析与氧的释放。CO对人的危害主要取决空气中CO的浓度和与人的接触时间(见表1 空气中CO浓度与人体反应的关系)。CO还可导致心肌损伤,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统也有损害。 隧道内空气中,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0.0024%(24ppm)。;表1 空气中C0浓度与人体反应的关系;二氧化碳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当肺泡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