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胶束萃取技术 主要内容 反胶束萃取工艺的发展背景 1 反胶束萃取及其特点 2 4 反胶束萃取的应用 反胶束萃取的影响因素 3 (1) 发展历史 1977 年瑞典伦德大学Albertsson 首先提出 反胶团萃取分离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生物学家们开始认识到反胶团 萃取的重要性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开展了反胶团萃取技术研究 反胶束萃取工艺的发展进程 反胶束萃取及其特点 2 蛋白质等活性物质与有机溶剂接触,易引起其变性 蛋白质等活性物质表面带有许多电荷,普通的离子缔合型萃取剂很难奏效 现代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技术的发展需求 相对简化的工艺; 条件温和,毒性低; 分离效率高; 易于连续化操作。 溶剂萃取被寄予厚望, 但有机溶剂萃取存在先天不足: 亲水极性头 疏水非极性尾 可游离离子 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pool 反胶团及其基本性质 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生物分子可溶解在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中,或在有机相中发生变性的现象。 反胶团及其基本性质 正胶团 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将发生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缔合或自聚集,形成正胶团。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MC)。 反胶团 向有机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形成反胶团。 反胶团的溶解作用 反胶团溶解蛋白质的形式,有人提出四种模型: 水壳模型; 蛋白质分子表面疏水区域直接与有机相接触; 蛋白质吸附于反胶团内壁; 蛋白质疏水区与几个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疏水尾相互作用,被几个小反胶团“溶解”。 对亲水性蛋白质,普遍接受水壳模型。 反胶束萃取的影响因素 3 * pH valueAOT = 二-(2-已基已基)琥珀酸酯磺酸钠 反胶束萃取的影响因素 静电作用: 理论上,当溶质所带电荷与表面活性剂相反时,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溶质易溶于反胶团,溶解率或分配系数较大,反之,则不能溶解到反胶团相中。 静电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的反胶团萃取经常起决定性作用。 盐(离子)浓度 盐浓度 W0 SPro Z 选择性 空间相互作用 盐浓度增大对反胶团相产生脱水效应, 含水率W0随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反胶团直径减小, 空间排阻作用增大, pro溶解下降。 如,AOT/异辛烷系统的含水率与I-0.5成正比。图中W0与NaCl浓度关系为: 图还表示:AOT/异辛烷系统的含水率与AOT浓度无关,这是多数反胶团系统的共性. ① 离子强度增大时,反胶团内表面的双电层变薄减弱了蛋白质和反胶团内表面间的静电引力; ② 反胶团内表面的双电层变薄后,也减弱了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间的斥力,使反胶团变小,从而使蛋白质不能进入其中; ③离子强度增大时,增大了离子向反胶团内“水池”迁移并取代其中蛋白质的倾向,从而蛋白质盐析; ④ 盐与蛋白质或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可以改变溶解性能。 * 盐离子的种类 极性基团的 电离程度愈大, 反胶团内表面 的电荷密度 愈大, 产生的反胶团愈大。 *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 分配系数m(or K): y – 萃取相浓度 x – 萃余相浓度 反胶团萃取实验研究表明: 随着M增大, pro的分配系数(m, 溶解率)下降。当M 20KD时, m很小。表明随M增大, 空间排阻作用增大, pro的溶解率降低。 结果还表明, 要据pro间M的差别可以选择性对pro进行萃取分离。 * 表面活性剂S A 种类 B [S] 应选萃取率 最大时的 最佳浓度。 6)疏水性相互作用 aa(氨基酸)的疏水性各不相同, 研究表明,除pH和I外, aa或肽的m随aa疏水性的增大而增大。 蛋白质的疏水性影响其在反胶团中的溶解形式,因而影响其分配系数。 疏水性较大的pro可能以“半岛式”形式溶解 * 7) 助表面活性剂 反胶束萃取的操作 A 萃取的基本方法 B 反萃取 C 分级萃取 * 3.5 反胶束萃取的应用 从发酵液中提取细胞外酶 直接提取细胞内酶 从植物中同时提取油和酶 油溶于有机相,蛋白质进入内水相 纯化和分离酶 反胶团萃取存在的主要问题 表面活性剂污染 可用的表面活性剂不多 AOT,萃取效率不高,分相时间长 原因: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够高,而在水中有相当的溶解 反萃取困难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复合物而失活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煤矿安全规程新旧修改条款对照学习课件.pptx
- 第一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后作业题— 高一化学上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ZY_T 001.8-1994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pdf
- 2024年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复赛)备考试题库(简答、案例分析题).docx VIP
-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雅词集锦.docx VIP
- 佳能微单eos m3使用说明书-新.pdf VIP
-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首都师范)中国大学MOOC慕课 客观题答案.pdf VIP
-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品管圈PDCA参赛作品-血透中心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合格率医院品质管理案例(1).pptx
- 《东莞市普洱茶干仓仓贮技术规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