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上课实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面,我们来看苏轼、黄庭坚是如何回答苏小妹提出的问题的。   苏轼经过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摇”、“映”两字,于是这两句便成了: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但苏小妹却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无味。”换句话说,即缺乏诗句应有的含蓄和诗味。于是,苏轼又改用“舞”和“隐”两字。这样,两句诗便成为: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显然,一个“舞”字,一个“隐”字,动、静结合,把“轻风”与“细柳”、“淡月”与“梅花”之间的关系,描绘得颇为生动、形象而富有诗意。然而,苏小妹对此仍不满意。  一旁的黄庭坚见苏轼的两次填字都遭否定,就一再请苏小妹自己填字。苏小妹说:“前加‘扶’,后增‘失’,就成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淡雅,不俗。”   苏、黄二人听了,不觉抚掌叫好。“扶”也是动态的,但较之“舞”,更有形体感,使无形的风人格化了;“失”也是静态的,但较之“隐”更具有月下景象的朦胧美,更有意境的真实感。确实朴实,而毫无夸饰,但又能最恰如其分地描绘出“轻风”、“淡月”下的“细柳”和“梅花”的淡雅和秀丽,因而,也就可以说较之苏轼所嵌各词来说,是更为恰当的语词了。从逻辑的角度说,也就是适应诗句所描绘的具体意境,其概念的运用更为准确了。 二、 “咬文嚼字”的原因? 1、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2、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 仔细体会下面的例子,并分析印证了前面的哪一个道理?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纪晓岚改《清明》: 清明时节雨,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皇恩浩荡 臣节如山 (矣!) (乎?) 后人改对联: 《早梅》 前村深雪里, 昨夜( )枝开。 一? 数?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欣赏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他面前的牌子上写着:“本人自幼双目失明。”可乞讨的效果很不好,一个诗人见到,把他面前的牌子上的字改写为:“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到。”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学习“炼字”的方法。 更漏子 温庭筠 玉香炉,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赏析“空”字的妙处。 空在句中指“没有”。写出了雨滴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直到天明的情景。 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 释字义 绘景象 点作用 语文“炼字”三步曲: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 释字意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点作用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步曲:释字义 绘景象 点作用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