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 大暑节以后的半个多月,正是热中之热的中伏时期。 从多年平均气温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多在7月下旬。 如全国最热的地区长沙和杭州,此时期的日平均气温就都在30℃以上。 而绝对气温则出现在吐鲁番盆地,1942年大暑期间气温曾高达478℃,这是世界上少有的高温纪录了。 进人中伏的大暑节气,雨水多、湿气重、气温高,一般晴天的日子,人似在火堆旁,火烧火燎的;但遇雨过转晴又似坐闷罐,更加难熬,动辄便会汗流侠背、挥汗如雨,这种情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甚。 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的肠胃蠕动减弱、新陈代谢却加快,人体水分和养分消耗多,加之湿热空气的刺激,睡眠难以保证。 因此,这一时期人们常常食欲不振,’ 困乏无力,甚至头晕恶心,这就是所谓的易出现中暑的苦夏了。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一般在日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 而当日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 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一14天。 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为重要。 古诗云暑气多夭,寒气多寿。 清代文人李笠翁在《闲情偶寄·颐养部》中也云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 故俗语云‘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非虚语也。 两者之意,均在提醒人们,在伏天不可过于劳神役形。 千百年来,深知酷暑对人之侵害的古人,还总结出许多防暑办法。 自魏晋以来,民间就有伏天吃面的习俗。 俗传,用新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做汤饼吃,可以解暑热。 至今,无论南方北方,还是城市乡村,都有伏天吃凉粉、凉面的习惯。 用豌豆面或荞麦面,做成凉粉、凉面,煮熟后于深井水里浸泡,后拌芝麻酱、香醋、蒜泥之类,吃起来清香可口,确可解暑提神。 不过,现代都市生活,已今非昔比,空调、风扇、各种冷食的出现,为现代人轻松度夏提供了保障,苦夏已不再可畏,只要注意劳逸结合就可以了。 不过,酷热也并非都是坏事。 正如民谚所云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大暑穿棉袄,收成不会好。 因此,风雨雷电,寒来暑往,自然界的这些规律性的变化,人和万物都离不开,也左右不了,只是过则成灾,适宜为福。 大暑后的伏日里,各种夏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甘薯、水稻等,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最为旺盛。 但如前所述,此时节除炎热之极外,也是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程度不同的水旱、雷电、冰雹等会相继发生,会造成或大或小的危害。 因此,农田管理决不能放松,须细心为之,方能为该季庄稼取得好收成打下基础。 禾到大暑日夜黄。 我国双季稻种植区,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 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 一般在7月底以前栽完,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流行于福建省的一些侄语,就说得更为清楚了,七月小暑大暑连,夏收夏种要抢先,选种积肥防风涝,抢收快种保丰年。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进人花铃期,大豆开花结荚,都是需水高峰期,遇旱易导致落花、落铃和落荚,要注意灌溉补水。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三伏不受旱,一亩收一担,伏天有雨盆成米……都是言伏天多雨对作物增产的重要性的。 【二十四节气习俗酷热之极进大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pdf VIP
- 职业生涯规划书-赵胜绪.pdf VIP
-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教案.docx VIP
- 水文地质学基础 项目2 包气带地下水 项目2 包气带地下水.pptx VIP
- 采购需求管理办法.pdf VIP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全套PPT课件.pptx
- T_SZMS 0011-2025 实时数字示波器校准规范.pdf VIP
- 广东省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办法.pdf VIP
- 【课件】GB35181-2025重大火灾隐患判定规则解读.pptx
- HG∕T 5955-2021 石油化工废催化剂 钼测定方法.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