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昇 5.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 泥 活 字 板 5.四大发明(火药) 炼丹家与火药的发明:硫磺与硝石相配制。唐代道家炼丹家孙思邈(581-682)《丹经》中第一次提到火药的配方。 宋代曾公亮1040年发明炸药,北宋年间,火药大量用于战争。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称“中国雪”,波斯人称“中国盐”。 14世纪,阿拉伯人将火药技术传入欧洲。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5.四大发明 (指南针) 前3世纪,《韩非子》中提到“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1世纪初东汉王充《论衡》“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1044年,北宋曾公亮和丁度《武经总要》提到指南鱼 沈括《梦溪笔谈》有系统的指南针制造技术说明,同时发现磁偏角 航海技术。郑和(1371-1435)七下西洋,船只200多艘,人数两万多众,超过100米的大船有50多艘。而哥伦布只有88人,3只长19米的大船。 司南模型 罗盘针 5. 四大发明(指南针) 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作为定向仪器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的意义 马克思:“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航海造船技术 造船技术:汉武帝时期的楼船、东汉时期船尾舵的发明、唐李皋始造车船、宋代的海船、元代的尖底远海福船和窄底近海广船。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宝船”长约150米,张帆9—12面,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船舶。 思考题 1. 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希腊科学社会背景有何差异? 2. 中华民族的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 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 4. 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本节主要参考书 1.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2.杜石然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 3.王玉仓《科学技术史》第一至十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李建珊《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二、三章(南开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上) 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 (上)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 三、自然观 四、技术创造与重大工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希腊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 2. 重点掌握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意义; 3. 着重认识中国封建时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重要成就及其相对于古希腊科学的特征; 4. 深入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历史概览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1600-前1046) 周(前1046-前256) 秦(前221-前206) 汉(前206-220) 三国(220-280) 晋(265-420) 隋(581-618) 唐(618-907) 宋(960-1279)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清(1616-1911) 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 1. 高度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治体制,保障了科学技术延绵不断地发展 2.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推动了实用科学技术发达 3. 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人伦文化制约了经验科学向理论的升华 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 1. 先秦时期的学术繁荣 2.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形成 3. 三国两晋南北隋时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4. 唐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颠峰 5. 元至明中叶时期科学技术的持继发展 6. 明中叶至清时期科学技术的衰落 自然观 先秦时期阴阳说和五行说的提出 元气说的提出和发展: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的王充、唐朝的刘禹锡和柳宗元、北宋的王安石和张载、清代的王夫之相继推动了元气说的发展 音乐与阴阳之气 《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国语·周语》:“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 阴阳家及其学说旨要 阴阳家及其学说旨要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