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樊登读书笔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本 书?价?值 4年蝉联亚马逊认知心理学分类榜首,11位认知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总结出的人类普遍学习规律,让你利用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打破原有的学习误区,获取“复杂时代”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阅 读 收 获 明白学习误区,认清学习过程。 学会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学会“后刻意练习”时代的记忆巩固法。 金 句 精 选 1.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2.在别人教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3.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 点击图片可直接分享和保存 作 者 简 介 [美]彼得·C.布朗 作家,擅长科普写作,文字练达严谨。 [美]亨利·L.罗迪格三世 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主席,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专家。因在错误记忆心理方面的工作而声名鹊起。 [美]马克·A.麦克丹尼尔 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他有两个主要研究兴趣:前瞻记忆和教育,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研究导致记忆和学习失败的因素和过程。在这些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将理论和研究扩展到了与教育相关的范畴。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认知天性》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 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五、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正 文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 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从一个案例说起。 飞行员马特·布朗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有一次需要连夜开着双引擎塞斯纳飞机(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最耐用的通用飞机)去肯塔基州送货。当独自一人飞行在11000英尺的夜空时,右引擎的油压突然下降了。马特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他的脑海中快速闪现了很多信息:引擎如果失灵,在关闭它之前飞机还能飞多久?飞机失去右侧的升力会不会掉下去? 最后,考虑到塞斯纳飞机的损伤容限,他立刻做出了行动:关掉坏了的右引擎,把螺旋桨桨叶调至与气流平行的位置以减轻阻力,同时增加左侧的动力。在勉强飞了十英里之后,马特安全地迫降了。 你不知道你学过的知识会在什么时候被派上用场,尤其这种要命的时刻,根本没有去查谷歌的时间。所以在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让它最后能够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这种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打造“心智模型”的过程。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够做到这些,你才算学会了一门知识,或者掌握了某项技能。 提起学习,我想我们一定会有几点共识,而这也决定本书的内容是否对你有用: 1)想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能够持续记忆。只有这样,在你需要某个知识的时候它才会自动出现。 2)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记忆,终生不怠,因为擅长学习的人会终生受益。 3)学习是一种可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往往不会建立在直觉之上。 2.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 目前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书本,并且进行集中练习。这一点在学校“填鸭式”的教学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孩子们认真地记笔记,用荧光笔画了各种各样漂亮的线,然后站在墙角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或者在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如果有人站在旁边看的话,他一定会说:“这孩子可真努力啊!”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在这个毫无挑战的过程里,你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最终,很多孩子会在考试时“原形毕露”。 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但孩子为什么会继续使用这种学习法呢?那是因为大脑里的元认知占了上风。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在重复中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所学,这就是元认知欠佳的最好例子。 元认知是如此地容易出现偏差,以至于最勤勉的学生也会陷入到两个误区中去: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让自己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 3.知识链与记忆结 下课后,你有没有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今天所学的概念与定义,以此来回顾知识? 看完一本书后,有没有试过把书合上,自己来复述一遍书的内容? 在接触新知识时,你有没有试着把他们和已知联系起来,或者找找书本外的例子?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对不起,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如果把我们的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