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讲义.pptVIP

2019届河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 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6.“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 读时在其后停顿。 7.关于“而”的停顿: (1)若“而”字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且用在下一个分 句的句首,那应在“而”字后停顿;若“而”字用在句 中,则应在“而”之前停顿。 (2)若“而”字在句中起并列关系、修饰关系、承接关 系,那么不能停顿。 *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2015·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归 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 贫,母即喋喋②罪过,父大怒逐之。数③困,匍匐道中, 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 下,族人莫不怜也。 ·· 父卒,母与其子居。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 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往涕泣奉迎⑧, 母自惭,从之。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 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 · ·· 【注释】 ①归: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 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 奉,敬辞。⑨卓:高。 考点一 解释实词的含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________ (2)贩盐市中  市: ________ (3)而己有饥色         色: _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________ ·· · · ·· 【解题技巧】 文言实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几种情况的文言实 词在平时都要多加积累。 1.通假字。指古人在书写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 字的用字现象,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句中的“说”通“悦”,是“高兴”的意思。辨别通假 字不能孤立地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应放在具体的语境 中。如果按字面意义讲不通,或认为不确切时,应考虑 是不是通假字。 2.古今异义。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 较大的一类词,这类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往往不同。如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 的河流,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 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别,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平 时要多加留意,加强积累,重视辨、记,不能望文生义, 今古意义混淆而曲解文意。 3.一词多义。指一些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词多义主要以 单音词为主,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绝”字, 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极。例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②隔绝。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③断,断绝。例如:沿溯阻绝。(《三峡》) ④消失、停止。例如:哀转久绝。(《三峡》) ⑤独一无二。例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 书》) 理解一词多义,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 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 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其 次,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不同 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 4.词类活用。指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 这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 相应具有某种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时还 改变了读音,如《狼》一文中“一狼洞其中”,句中的 “洞”,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的 “奔”,在此作名词用,指“奔跑的马”,如《陈涉世 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本是形容词, 是“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名词,分别指 “坚硬的铁甲”“锐利的武器”。 辨别词类活用,要把分析句子成分作为手段和工具, 即通过分析句子成分,确定实词在句中的词性,当发现 某个实词与原有词性有异时,就应考虑它是否属于词类 活用。 【解析】 第(1)小题中的“是”要注意其古今含义的 不同:古代汉语中,“是”一般作代词,译为“这,这 样”;现代汉语中作判断动词。第(2)小题中的“市”存 在“一词多义”的用法:一是作动词,买;一是作名词, 集市。本文中的“市”做名词。第(3)小题中的“色”古 今含义不同:古代汉语中,“色”一般作“脸色”讲, 现代汉语中则是“颜色”的意思。 【答案】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