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硼氢化反应 1 / 2 ( B H 3 ) 2 C 2 H 5 C 2 H 5 H 3 H A c H 2 O 2 N a O H ( a q ) C 2 H 5 C 2 H 5 H H O C 2 H 5 C 3 H 7 B 3.亲核加成 炔烃易进行亲核加成 机理: 4.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随氧化剂和氧化条件的不同而异。 (1)环氧化反应 烯烃与过氧酸(简称过酸,RCO3H)反应生成 1,2-环氧化物,例如: (80%) 此反应是顺式亲电加成反应。双键碳原子连有供电基时,反应较易进行;有时用 H2O2 代替过酸。 (80%) 此反应使高锰酸钾的紫色消失, 故可用来鉴别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收率低,一般不用于合成。 (2)高锰酸钾的氧化 用等量稀的碱性高锰酸钾水溶液, 在较低温度下与烯烃或其衍生物反应, 生成 顺式-?-二醇。非端位炔烃在较温和条件下氧化时生成 ?-二酮。 用途:推测原烯烃的结构。 强烈条件下(如加热或在酸性条件下), 烯烃被氧化成酮或羧酸。非端位炔烃生成羧酸(盐), 端位炔烃生成羧酸(盐)、二氧化碳和水。 CH3 COOH A. C10H18 [O] CH3-C-CH3 + CH—CH + CO2 O HOOC CH3 B. ? [O] Give the structure of alkenes that would yield the compounds of each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KMnO4/H+. Question 1: (3)臭氧化 烯烃: 得到臭氧化物,在还原剂的存在下直接用水分解,生成醛或酮。 炔烃: 亦生成臭氧化物,后者用水分解则生成 ?-二酮和过氧化氢,随后过氧化氢将 ?-二酮氧化成羧酸 臭氧除和碳碳三键以及双键外,其他官能团很少反应,分子的碳架也很少发生重排,故此反应可根据产物的结构测定重键的位置和原化合物的结构。 例如: (4)催化氧化 工业反应,不能类推用于制备其它环氧化物! 5.聚合反应:高聚 聚丙烯 共聚 乙丙橡胶 聚乙炔 顺式聚乙炔 反式聚乙炔 6.α-氢原子的反应 卤化反应 3-溴-1-辛烯 1-溴-2-辛烯 3-氯-1-丙烯 3-溴-1-丙烯 7.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1)炔氢的酸性 碳原子的杂化状态 sp sp2 sp3 s成分/% 50 33 25 电负性 3.29 2.73 2.48 碳负离子稳定性:HC C CH2=C H CH3C H2 H2O HC CH NH3 CH2=C H2 CH3C H3 pKa 15.7 25 34 36.5 42 (2)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其应用 (3)炔烃的鉴定 (白色) (棕红色) Distinguish the following compounds by chemical method. 无变化 有色沉淀 丙烷 丙烯 丙炔 溴水或 KMnO4 不褪色 丙烷 褪色 丙烯 丙炔 Ag(NH3)2+ 或Cu(NH3)2+ 丙烯 丙炔 用鉴别流程图表示鉴别过程如下: 丙烷,丙烯和丙炔 Question 2: 1.低级烯烃的工业来源 石油馏分或天然气高温裂解 石油炼制过程中的气相成分 2.乙炔的工业生产 电石法 电石法 天然气高温部分氧化 六、烯烃和炔烃的来源和制法 3.烯烃的制法 (1)醇脱水 (2)卤代烷脱卤化氢 (80%) (20%) (70%) 4.炔烃的制备 (1)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2)炔烃的烷基化 (91%) (60%) (81%) 结构 烯烃:sp2杂化;共平面性、不可旋转性 炔烃:sp杂化,直线型 命名:顺反构型命名法,Z/E构型命名法 3. 化学性质:加成(H2,X2,HX,H2O等)—马氏加成;氧化(KMnO4,O3等); 炔化物的生成; 本 章 要 点 THE END ! * Lindlar催化剂: 用喹啉或醋酸铅部分毒化的Pd-CaC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语言严密性.doc VIP
- 高压配电柜日常维护保养方案.docx VIP
- 国考物理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强制氧化-尿素还原法(FO-UR)烟气脱硝成套技术.doc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技术方案104页.docx
- 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投标技术方案(技术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公司法中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界定与归责原则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