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4.25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讲义人民版.ppt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14.25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讲义人民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论总结】   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 “心”是万物的本原 “理”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本原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项 目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哲学范畴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道德观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强调“格物致知” 方法论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项 目 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吸收了佛、道因素。 (2)思想的核心是“理”或“天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贯通了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 (4)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 2.影响: (1)积极方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用三纲五常来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和愿望。封建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和重礼轻法的观念都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名家评史】 【观点】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 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 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 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 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 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解读】材料论述了理学的特点和影响。作者认为, (1)理学是中国古代最精致、最完备的理论体系;(2)理学影响巨大深远,积极的方面主要是,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完善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消极方面主要是,为了维系专制统治,而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望,妨碍了人的潜能作用的发挥。 重难点二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史料探究】 1.李贽的思想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探究】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据此分析李贽为什么被称为“异端”。 提示:(1)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2)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顾炎武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 【探究】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 提示:(1)黄宗羲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 (2)顾炎武继承先秦儒家关注民生的思想,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3)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先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3.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清康熙帝表示)“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弘巨。”  ——《东华录》 (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大,以少凌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东华录》 【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康熙帝和雍正帝对儒学有何认识?明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1)认识:康熙皇帝视朱熹为儒学之正统,雍正皇帝强调三纲五常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 (2)意义: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冲击当时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促进了社会的思想启蒙。 【史论总结】 明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特点和评价 1.主要内容: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理学家的“存天理,去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君主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